2024年世界读书日期间,“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犹如一股清流,成为申城一道亮丽风景线,在全国众多读书活动中引人瞩目。据报道,上海本次阅读推广活动以“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为主题,希望借此鼓励市民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进而推动全民阅读,在全市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以来,“书香中国”滋润华夏大地,“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不过是“书香中国”的一个鲜活缩影。自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11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法由最初的“倡导全民阅读”,到“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今年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无不表明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逐年加强,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
较之10年前,我国民众今天的整体阅读环境及状况确实得到了很大改善,阅读媒介与方式亦发生了重要变革。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迭代,传统的纸质阅读逐渐向电子阅读转型,阅读内容多样化、阅读方式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第2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纸质书、电子书等各类媒介综合阅读率稳步上升,听书和视频讲书等新兴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成年国民喜爱。智能化阅读设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涌现,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更加便捷化、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兴盛使得阅读信息量蓬勃产出,信息过载和深度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导致碎片化阅读方兴未艾,读者大多倾向于阅读简短、浅层的内容,不愿或没有时间进行深层思考和反刍消化,最终影响阅读的深度和质量。此外,短视频等娱乐渠道的崛起,阅读内容商业化趋势的加剧,均给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阅读习惯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冲击。根据某调研机构发布的《中国年轻人阅读洞察2023》,坚持每天阅读的年轻人只有18.2%,形势不容乐观。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并进一步提升阅读质量?上海的“在地铁上,读一本好书”活动或能为我们提供某些启发。打造“书香上海”市民微阅读平台、推出“地铁阅读推荐书单”、分享地铁阅读故事、发起“上海地铁读书人”摄影征集活动等手段的关键,贵在创新。阅读本身的价值与力量永恒不变,阅读媒介、推广方式却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那么,究竟怎样创新?其一,提高全民阅读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在“书香上海”进地铁阅读推广活动中,搭建与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阅读场景、激发大众阅读兴趣和热情,便是很好的例子,充分体现了以读为媒、以人为本。唯其如此,读者与作品之间才能建立更好联系,进而实现双向奔赴。其二,增强优秀阅读内容供给,促进公共阅读服务提质。这方面,中国作协第二届全民阅读季相关做法可资借鉴:聘请作家和专家为“全民阅读推广人”,开展作家“文学公开课”、“百名作家进百校”暨全民阅读名家交流会、阅读推广城市交流会、“文学在场”志愿服务等。这些举措有内涵、较专业、重实效,对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大有裨益。其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AI+阅读”模式。可按照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品位、阅读喜好与素养,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精准推荐,以让更多电子阅读者得以更加高效地获得丰富而个性的阅读内容。当然,阅读方式的更新换代,并不能取代真正的阅读,因为重要的不是媒介,而是阅读本身。犹如康德所言,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024年世界读书日举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指出,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读书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作家阿来认为,当今时代,阅读有着比以往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读书日前夕,作家莫言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呼吁,“希望大家拿起书本,放下焦虑。少刷短视频,多读书!”因为“短视频只是一个阶段性现象,而读书,是我们业余时间里最值得做、最应该做的事情”。的确,一个时代最持久的香味是书香,一座城市最动人的景观是全民阅读。让书香融入我们的日常,让全民阅读成为新时代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