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何以“出”西羌?
栏目:视线
作者:冯玉雷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禹是与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部落联盟首领比肩的圣王,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黄河文化的基石,在历史发展中已经超越区域或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尚书·禹贡》《左传》《国语》《史记》《竹书纪年》《水经注》等重要文献资料及叔夷钟、秦公簋及遂公盨等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都记载了大禹的丰功伟绩。史书文献多次提到“大禹出西羌”(《新语·术事》《史记》等)和“禹学于西王国”(《荀子·大略》)。

  大禹何以“出”西羌?

  前不久,拙著《禹王书》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大禹和女娇爱情故事为主要框架,以治理黄河水患、缔造夏朝为主要内容,并且融合了盘古开天辟地、仓颉造字、夸父逐日等经典神话传说的长篇小说。我在《禹王书》中通过文学创作手法回答了上述问题,现在梳理一下学术文化背景。

  “大禹出西羌”的记载不仅揭示夏文化主体一支来自“西”方,而且也揭示出其族属为“羌”。羌人生存、活动的地理空间主要在大西北。考古学界也基本认定羌人是创造齐家文化的主体。齐家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200至前160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4省区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1924年,安特生在甘肃临夏广河发现齐家坪文化遗址,齐家文化因此命名。齐家文化玉器早在安特生考察之前就流传于世,清宫旧藏中有数件齐家文化玉器,至今还没有完全整理刊布。吴大澂《古玉图考》中也曾著录一批,现在有一部分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民国以来,少量齐家玉器流失到上海及国外收藏家手中,它们与流失海外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时代的玉器命运一样,不但没有明确的出土地,而且年代最早也基本断定为周代。

  20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齐家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发掘与研究,成果卓著。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学者着手研究齐家文化,取得巨大成就。考古学家、文化学者在祁连山、马衔山、积石山、武山等地都发现有玉矿或玉作坊遗址遗存。2011年以来,在河西走廊西部陆续发现和考察发掘马鬃山河盐径保尔、寒窑子和敦煌旱峡三处重要玉矿和玉作坊遗址,2016年至2019年对新疆哈密黑山岭、天湖东两处古绿松石矿遗址进行考察和考古发掘。2019年,调查了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北部的浩贝如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2023年,又对位于哈密市星星峡镇南的星星峡绿松石采矿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遗物主要有绿松石矿料、石器、陶片、木器、毛毡等。另外根据民间调查和相关资料,敦煌北山地区也发现绿松石矿藏及古代开发痕迹,青海乌兰高特蒙拉断层山也发现绿松石矿。

  龙山文化时期晚段,黄河中上游地区出现甘青、晋陕高原及晋南三大玉文化中心,传世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证明,玉料资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北。这个地区多崇山峻岭、高地草原和戈壁沙漠,在其东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等山脉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它们把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分隔开。于是,东亚大陆面朝大海,背靠高山,中间似乎成为一种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但是,西北地区因为有欧亚国际大通道及其东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于距今4000年前后开通的玉石之路经过,与黄河相辅相成,沟通了内流区和外流区,沟通了东西文化。发源于西北地区的洮河、白龙江、汉江等重要河流大致呈南北流向,它们冲破高山阻隔,把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连接起来,进而与欧亚大陆交流互动。这样,西北地区就成为东西南北文化输出、输入以及深度交融的文明高地。“大禹出西羌”,正是基于这种国际及区域间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大背景。

  齐家文化因为特殊历史时段和空间位置和分布,透闪石玉料资源、玉器和铜器对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玉石文化传承和吸纳中具有革命性改革和创新的独特意义,它对“大禹出西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玉石之路与黄河水道构成的交通交流体系,二是先进的冶金技术,三是玉文化和玉礼器系统。

  齐家文化是继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之后在西北兴盛起来的又一个重要史前玉文化高峰,玉礼器成为夏商周三代礼制文化的源头。齐家文化在大量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守正创新,始终坚持着玉文化的核心价值。大禹治水神话中的核心器物——开山斧、玄圭、玉简,亦即大禹治水神话原型是玉文化传播及夏王朝对九州的管控。洮河流域有关于禹受(授)玉书的相关记载,《太平寰宇记》说:“岷山在县南一里,山土黑无树,西有神女祠,洮河经其下,禹见长人受黑玉书处。”《水经注》也载:“河水又东,洮水注之。……洮水东北流,经吐谷浑中。……又东经甘枳亭,历望曲,在临洮西南,去龙桑城二百里。洮水又东经临洮县古城北。禹治洪水,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书于斯水上。洮水又东北流,屈而经索西城西。 ”这些史料证明大禹治水得到四岳等羌族首领的坚定支持。大禹缔造夏朝,标志性玉礼器是玄圭,《尚书·禹贡》载:“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史记·秦本纪》云:“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汉书·王莽传上》有记:“伯禹锡玄圭。”可见,玄圭是大禹平治水患、划定九州、膺受天命的标志物,有学者认为“玄圭”就是玉璋,它是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最重要的一类玉器,广泛传播。

  大禹是中国远古时代治水英雄的杰出代表,大禹治水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核心价值是凸显人民利益,核心精神是“献身、求实、创新”。大禹治理黄河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和九州大同的象征。大禹缔造的夏朝介于史前和早期历史之间,是中原文明从多元到一体化进程的开始,除了玉礼器,还创造出凝聚和象征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昆仑神话,作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东方代表。古今学者关于昆仑神话依托的昆仑山地望观点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昆仑山地望大概在陇山以西,而且其本质特征是一座“玉山”。西北地区是齐家文化核心区,出土齐家文化玉器数量多、级别高,特别是齐家文化中后期向西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的河西走廊三处玉矿遗址和新疆、内蒙古的绿松石矿业遗址保存完整,出土遗物丰富,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生动的题材。

  我在创作《禹王书》过程中大量融入彩陶文化、玉文化和青铜文化。时光已逝,文物犹存。中华文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新材料不断被发掘,将考古文物成果和学术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化转化其乐无穷,潜力巨大,未来可期。

(作者系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