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关于他者的自我哲学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李鹏飞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现年已是83岁高龄的世界级著名动画导演宫崎骏的最新力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正在国内热映。一时间,围绕着这部影片的“晦涩难懂”,又或者它是否为宫崎骏最后的“退隐之作”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尽管相关人士曾坦言,这并非引退之作,但国内院线上映的海报依旧打出“人生电影,告别之作”这一宣传语或噱头,再度让宫崎骏或吉卜力自《起风了》之后成为热议话题。鉴于针对这部影片已有丰富且详尽的电影文本内部的解读,因而,本文尝试探讨这部“现象级”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据了解,《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在日本正式上映时便获得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以来最高的16 .26亿日元的首周末票房,也斩获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而成为继《千与千寻》(2001)之后,时隔21年第二部获此殊荣的日本动画电影,可谓在票房和奖项方面实现了双赢。尽管集原作、导演、编剧于一身的宫崎骏在访谈中坦言,这并不是一部“自传”影片,但表面上作为宫崎骏的“告别之作”,一边经由索引他生命的童年记忆和以往动画序列中诸多设计而成为一部充满“自传”或“半自传”色彩的自我成长影片,另一边又有意地跳出这种自我成长表达的限度,通过牧真人与苍鹭、雾子、火美等“他者”相遇,在活出人生意义的同时,呈现为一种关于“他者”的自我哲学表述,而非一种自恋式的内心成长。

  将希望寄托于少年的精神内核

  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原日文片名是『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直译为“你们如何生存”。针对于此,吉卜力董事长铃木敏夫面对该片名在海外上映时的问题,将片名统一改为《苍鹭与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使得该片在电影名称上与《千与千寻》形成互文关系而凸显了关于“少年”或“千寻”的问题。

  事实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片名直接源自于日本作家吉野源三郎(1899—1981)写作于1937年的同名小说。宫崎骏在这部影片中继承了将希望寄托于11岁少年的精神内核,比如影片不仅直接讲述了母亲牧久子将小说《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以亲笔签名的方式献给未来的儿子牧真人,而且通过设置与小说中“小哥白尼”类似的少年牧真人形象来继承和探寻这一精神的可能。因而,牧真人想要活出怎样的人生将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倘若将这一问题放置在一张宣传海报中来加以对照解读的话,可以看出主人公牧真人面临着三种不同的“门道”或“选择”——最左边的是继母牧夏子和父亲胜一代表着“未来”;最中间的是离世的母亲火美代表“过去”;最右边的是具有传承意味的太舅公代表着“现在”。有趣的是海报中苍鹭并非影片中那样作为一名引路者,而是站在牧真人背后以支持或注视的方式成为一名守护者。对于牧真人来说,只有直面(视觉意义上)“过去”童年丧母的创伤记忆,才能连接起关于拒绝“现在”与选择“未来”的可能。

  “自传式”的索引与表征:关于童年创伤和成长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少年牧真人在二战的东京轰炸中丧母后,被迫和父亲胜一前往鹭沼乡下小镇与继母(也是母亲的妹妹)牧夏子一起生活。无意间,真人在这里发现了已然变成废墟的旧塔,以及遭遇到一只会说人类语言的苍鹭。在它的引导下,真人与雾子婆婆一起跌入下界,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幻想之旅。在那里,真人邂逅了年轻雾子、鹈鹕群、鹦鹉王国、火美(真人的亲生母亲)、太舅公后,救回了继母夏子,最终重返现实,于战争结束两年后回到东京。

  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影片始于主人公真人在太平洋战争中丧母后,一家搬离东京这一基本事实的创伤体验来展开叙事的。在此,不免让人想起宫崎骏本人的亲身经历——儿童时期的他不仅因为母亲患有神经性肺结核而常伴着失去母亲的恐惧,而且也因为战时疏散被迫举家搬迁至鹿沼市——颇具有某种自传性色彩。不仅如此,影片中真人的父亲胜一经营一家军需供应工厂似乎直接对应着现实中宫崎骏的父亲所从事的工作。或许因为此,真人被同学冷眼旁观,并与农场人发生肢体冲突,而他的抉择是通过用石头砸破脑袋的自残行为来逃避,并拒绝与父亲以及他人沟通而成为他内心深处的第二次创伤体验。也就是说,真人面对父亲身份与母亲离丧的双重创伤所选择的唯一方式就是封闭自我,拒绝沟通以及成长。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宫崎骏对于自我索引的面向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命经验,而且也索引了他以往动画电影序列中的诸多元素。对于熟悉宫崎骏动画的观众来说,很容易在其中发现有《幽灵公主》(1997)中森林精灵或是《悬崖上的金鱼姬》(2008)中的波妞造型; 《千与千寻》中的神隐或异世界及其汤婆婆形象;《哈尔的移动城堡》(2004)中天空中移动的城堡;《起风了》(2013)中的零式战斗机……不过,其中不同的是《起风了》在飞行(理想)与军需(现实)之间的零式战斗机的意象已经在这部影片中转变为父亲工厂中的军需品机舱盖;《千与千寻》中的异世界与这部影片中的下界成为千寻/真人自我成长的场所。在此,重要的并不是这种自我索引本身,而是这种索引不仅直接指向他生命历程中的创伤“原点”,而且也似乎为他迄今为止的动画生涯画了一个句号的“逗号”。在这个意义上说,或许正如大家广泛热议的是,这部影片终将成为他自身的“告别”或“引退”之作,但同时也召唤着他下一部如何超越自我而朝向他者的表征。

  “人类分子的关系”:作为他者的群像——苍鹭、雾子、火美及其他

  在吉野源三郎这本小说中,“小哥白尼”听舅舅讲了牛顿的故事,及其他自身发现了“奶粉的秘密”,将人类视作世界中的分子,与众多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连接成网状称为“人类分子的关系:网络法则”。值得注意的是,在舅舅对“小哥白尼”的回信中,舅舅强调了这种关系需要建立与陌生人/他者之间的“人情味”。这一点上,如果这本书旨在教会每一个人在成长中如何活出自己人生而作为一部教育成长小说的话,那么这部影片可以被视为一部自我索引的宫崎骏版的教育成长动画电影。

  按照这种理解可以看出,真人在影片的现实世界中,几乎完全拒绝与苍鹭、雾子婆婆、夏子/继母及其父亲之间建立这种亲密或陌生的人物关系,而在下界的幻想世界中,他经由主动寻找“母亲”,先是遇到了年轻的雾子,不仅目睹了雾子头上与自己相似的疤痕——雾子是与沼泽鲨搏斗时所伤,而自己是为了逃避而自残,还参与了雾子为了“哇啦哇啦”重生而从事着捕鱼的劳动生产活动。随后,在雾子的帮助下,真人改变了现实世界中对苍鹭的敌视态度,而苍鹭也目睹了他埋葬被火美烧死的邪恶鹈鹕的善举而成为之后寻找夏子的“战友”:一边真人修补了在现实世界中被自己射穿的苍鹭的喙,而另一边苍鹭也在途中帮助真人引开鹦鹉,并且在关键时刻从鹦鹉手中救出真人。更关键的是,在与现实世界形成同构关系的充满军国主义气息的鹦鹉王国中,火美在真人即将被鹦鹉吃掉的时候,拯救了他,并且冒着触犯鹦鹉王国的禁忌带领他找到了夏子的产房——在这里不仅进入产房是一种犯罪,而且“引路也是一种犯罪”。而此时产房中的夏子却有别于现实中对真人温和的态度,开始变得愤怒和憎恶他,或许也是为了保护他。简言之,真人经由火美的冒险和夏子的愤怒第一次毅然决然地喊出“夏子妈妈”。

  真人与苍鹭、真人与火美、真人与夏子在鹦鹉王国的相遇使一种在某一历史语境/社会环境中经由“他者”建立起一个人类分子的关系来改变自我成为可能。也就是说,真人的创伤性自我是在与雾子、苍鹭、火美、夏子等他者群像遭遇的过程中重新塑造的一个“全新”的自我。因此,真人最终既不选择在血缘意义上成为太舅公的继承者,也不非要让火美/母亲回到自己的世界,而是回到自己的时代,直面创伤、邪恶和朝向未来的另外一种可能。正如影片所昭示的,宫崎骏这部新作最大意义或许在于,重新召唤着不仅仅是作为“你”的我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更是作为“你们”的我们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