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浙”里清风
作者:何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波激荡长空,清气浩荡乾坤。

  《清气满钱塘》清新体现心向光明、警示深渊的深意。前5集讲述5位正面典型,后5集为5组“不该”的反面教训,既用信任加力,又用监督加压。这些典型包括“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让村民梦想开出花朵、让民生实事结出果实的村委会主任王丰华,抗洪救灾殉职于富春江镇芦茨、时年仅37岁的副乡长钟伟良,14年如一日坚守在反腐最前沿、审理的700多件违纪案件没有一起申诉复议的纪检干部余延安,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探索、用心守护金色天平的法官陈辽敏,都是优秀基层党员干部的代表。比如,王丰华让村民的心愿都上了墙,也向村民立下了“军令状”,他言出必行,“让梦想瓜熟蒂落,与村民同频共振”。娓娓道来的故事,有血有肉的人生,丰盈人们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清气满钱塘》清朗产生强劲的警世意义。不该遗失的初心、不该越界的亲情、不该批准的报告、不该放弃的原则、不该任性的权力,这“五不该”既以民警老张的受贿行为、街道副主任披着亲情外衣的贪腐案例及贪官老母的讲述等现身说法家风家教,还以青年干部的腐败案例、案发时某区生态环境检测中心主任才40来岁等教训,提醒“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燎原”,并谨防直播间、送快递里的新腐败。后5集人物是虚拟的,剧情是虚构的,带来的反思却是真实而深刻的。家风关联党风、政风和民风。厚植清廉家风,构筑最美家庭。对干部而言,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之中有政治;在原则问题上,更需警惕裹着温情外衣、小恩小惠的道德绑架。

  《清气满钱塘》清脆发声,突出主线、贯穿红线、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以年轻的选调生杨霞入职集中学习10天为主线,串起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清廉矩阵。党和国家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储备优秀人才、优化来源结构、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批领导干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激励选调生在基层砥砺青春。作品用小故事展现大主题,避免道德说教,故事真实可信,风格自然亲切,塑造了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人物形象。

  榜样力量声声亮,正气精神代代传。比如,《清气满钱塘》里《爱探索的法官》《学直播的局长》表明,法官、局长的思想转变、精神力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强调父母长辈的教诲和精神指引、子女的代际传承。

  剧中,声音艺术体现在淅淅沥沥的雨声、敲门声、急切对白或忏悔心语等当中。例如,第8集《不该批准的报告》里下班时小区楼内的生活乐曲,第6集《不该遗失的初心》里夜间的犬吠,都是清朗生态里的生动烟火气。该剧还与广播剧《平凡的坚守》、电影《芦茨湾的呼唤》等同题材文艺作品形成互文本。其中第3集《最平凡的坚守》呼应了我国首部反映纪检干部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平凡的坚守》及同名广播剧。杭州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一级编剧夏强等先后参与编剧《平凡的坚守》《清气满钱塘》,这些作品紧扣时代脉动,表现基层模范,弘扬清风正气,声以动人,乐以载道,寓教于乐,化善为美。

  《清气满钱塘》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着意真诚朴质亲切,巧妙运用了对话、独白和旁白、解说等多种语言形式,体现丰富层次,避免对白过满。

  主旋律文艺创作稍有把握欠缺火候,就容易平铺直叙、刻板生硬。但广播剧佳作坚守戏剧本性,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具体可感的戏剧矛盾、冲突乃至动作支撑叙事。《清气满钱塘》也以清音讲述身边故事,尤显亲切。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中国视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