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出版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汪惠仁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关中华文化赓续创新与发展,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复兴精神之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系统工程,这里既有理论观念上的阐述与宣讲,又有行政实践上的社会与国家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情感认同是重要的纽带,实现了情感认同,很多难题,都可以在“语纵不通心可通”的情景中获得对话与解决的途径。而文学是承载人的丰富情感的艺术样式,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内涵与现实实践,经由文学表达与出版传播,可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着眼于民族文学,我们文学出版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在培养少数民族作家、推出优秀少数民族文学作品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其中,中国作协为激励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专设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民族文学》杂志多语种出版等,都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珍视我们以往的成就,还应该继续开拓,统筹谋划,在“共同体”上做文章。
未来,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大文学史”建构的可行性。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缺乏深入。“大文学史”不是对既有汉族及少数民族文学史的颠覆和消解,而是在新的视野下,各民族相互照见原先路径中被遮蔽的文学风景,寻找出诸民族文学交互影响、生成的历史——它在共同体的某种文化底色中交互影响,然后发生新的生成,而这一新的生成又巩固了共同体共享的文化底色。“大文学史”的建构,非短期可速成,我们需要基于“大文学史观”培育相关交叉学科及人才队伍,及时出版相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还要进一步深入书写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共同奋斗的现实实践。深厚的情感永远诞生于共同的生活经验与创造经历。新的时代,是充满创造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绘就。新的时代,是再次解放思想的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中国人民的整体参与。用文学形式,进一步深入书写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共同奋斗的现实实践,深刻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征途上全体中国人民的勇气与智慧,比如说共同富裕这一社会目标的推进,它的过程及效果,都不是单一指向某个阶层某个民族,它是共同体的伟大目标,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是测试社会治理效能的核心指标,这比生硬说教更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应当积极引导,设立专门项目,鼓励相关文学作品的出版。
还要进一步聚合全球华语写作资源,留住海外流散文学的中华文化乡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海外侨胞是一支宝贵的力量。海外侨胞身在海外,却保有着中华文化养育的心灵,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直观可感的结合部,在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海外侨胞中的华语写作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提供了独特的生命体验与表达经验。及时总结、研究、呈现、传播华语海外流散文学,画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的最大同心圆,就会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超越行政区划概念,而获得更为深广的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