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经历的春节档,“热辣滚烫”不啻天花板级的爆款词汇。同名影片首映当晚,《人民日报》、新华社和CCTV6先后安排专访,高度评价“爱自己、为梦想勇敢和坚持的故事”;同日索尼影业官宣参与全球发行合作,表达好莱坞对这部亚洲改编片冲击国际市场的信心;国内宣发营销工作审慎运用“票房不是万能的,没有票房是万万不能的”辩证法,守牢男女观众二八比例、三四线城市占比六成的院线大盘,市场一路下沉,票房直线飘红;线下观影氛围营造颇为用心,近两年鲜有作品具备《热辣滚烫》强悍的留客能力,大部分观众在正片放映结束后驻足全程观看彩蛋;与此同时,社交网络迅速传播女主年度减肥日志,“贾玲瘦了”“贾玲哭了”热搜霸榜,顺带对“朋友圈发电影摄录截图涉嫌知识产权侵权”进行全民普法。
《热辣滚烫》毫无争议地树立起国产片情绪营销和圈层宣发的年度典范。从拳击场面的“热辣滚烫”到集体共情的“热泪盈眶”,对观众而言貌似一瞬之间一步之遥,对集编剧、导演、“大女主”于一身的贾玲来说,则是一整年痛并快乐的隐身塑形和忘情创作,市场也对她稳定的影像输出能力给予隆重回报。更深一层,将“热辣滚烫”故事代入国产青春片主题演变序列加以考量就会发现,将“青年”资本化、将“青春”类型化的制片宣发逻辑经历三十多年的时空伴随,迄今依然行之有效。
从上世纪90年代《青春无悔》《阳光灿烂的日子》到新世纪头十年的《十三棵泡桐》《爱情的牙齿》《80后》,大体沿袭“无怀旧不青春”的“再回首”逻辑。此后,更具市场向的“选择性记忆/失忆”小品梗和“白日梦”套路把玩得越来越精熟:《失恋33天》如同速生速朽的网恋打卡,一个月足够带领女主趟过从分手、疗伤到重新爱的全流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像“致校园”,“大女主”不厌其烦地变装童话人物连缀梦境小品串烧;《中国合伙人》通过双时空叙事强情节地完成全球梦想和现实焦虑的双线输出;《小时代》系列将拜金进行到底推导出自我归谬,青春“架空体”吹破漫天泡沫,之后便是物欲叙事的阶段性退潮。此间也不乏一批自觉落定于现实烟火与温情观照的银幕书写,比如《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小伟》和《我的姐姐》等坚持“向内看”的反思与自省,却因导演执念太多而裉节丛生,故事常常梗阻在“珍惜”式说理和“奥利给”道情之间,共理共情二者难以兼得。今年情人节当天,“生命三部曲”最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宣布撤档、改期,不禁让人感叹,银幕上的青年矢志合力摇醒太阳,银幕之外却无法撼摇扁平滞固的春节档,而主导这个档期的消费主力,恰恰是青年观众群体。
春节档从观影需求端释放的市场信号简单明了,一是故事话题要具备多垂类发酵基因,人物形象塑造要有多圈层社交属性;二是理解的门槛不可太高,观念的挑战不要太难,原地起跳就能砸中思想篮板;三是情感代入要快一些,情节反转要猛一些,故事结局最好再飒一点。上述观影需求在《热辣滚烫》中都能找到热辣回应。情节代入难度不高,故事的半自传特征强化了话题性,戏里戏外乐莹和贾玲按照运动员训练标准塑形减重,确属一场旷日持久的煎熬,观众自然而然地由同情而生共情,但对快速破除人生茧房的故事主题来说,这又是实现成本最低、剧情效果最优的解决方案。银幕内外的形象塑造始终深度绑定社交平台,其自媒体传播呈现为“钟摆式”效应:通过坚持不懈锻炼,银幕外的导演贾玲依稀回到青葱岁月,成功兑现前作《你好,李焕英》路演时“票房过30亿,我要瘦成一道闪电”的伏笔;银幕上的杜乐莹激励自己“一切都来得及”,她依然在烧烤店打零工,欠学费私教课训练体能,这些都不妨碍她打造“显眼包”“看心情”等新人设,一记记左勾拳洞穿“宅”“丧”“衰”“佛系”“躺平”等青年圈层话题,成功跳脱出“肥胖”所内含的刻板偏见与社会鄙视链。
将《热辣滚烫》归为“青春片”而非“体育片”,在于该片并非聚焦竞技体育,重在诠释“你只活一次”的热血人生。从年初启动新媒体宣发,影片小心翼翼避开诸如《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所揭示的“体重=社会等级”之类关于“肥胖”表述的污名化陷阱,同时有惊无险地翻新“光着膀子吃了五包巧克力威化”的“女汉子梗”,按部就班祭出各路花式物料话题。然而话题流量反噬的风险始终在畔,随着票房突破20亿元,社交平台开始出现“每减掉一斤可以换算多少产值”的恶趣味言论,片方马上“拨乱反正”,导演路演时明确对“减肥热度持续太久”表示困扰,微博发声“我就知道,你们看了电影就能get,这不是减肥电影,甚至跟拳击无关”。她表态,最希望看到的热搜词是“爱自己”。不过这个愿望迄今还没实现,估计这一次也难了。
这部“爱自己”的故事分两步走,一是“宅女”狼狈逃出家门,二是“胖女”逆袭活成自己。第一步,乐莹用牺牲性别形象、讨好型人设甚至自我厌弃的方式,艰难置换出“宅女”蜷缩银幕边缘被动表达的微弱声音。有关对话场景中,她的回复总是言不由衷、含混着怯懦,交谈时被粗暴打断、镜头中被随意篡改。面对恶意剪辑的人生,她偶有出离愤怒的表达,脏话俚语基本停留在对口型状态。有趣的是,嗫嚅发声的桥段设计毫无痕迹地弥补了演员在电影台词表演方面的短板。女主被社交圈集体嫌弃,缺乏存在价值感,“宅”是她最后的防御掩体。在母亲斥责她向可乐罐扔烟头的那场戏,观众从女主的视角看到后景楼梯拐角处“天道酬勤”四个字在虚焦镜头中转瞬即逝,暗示了乐莹“道”与“勤”的出路,为此后极具剧场感的情节转段做好铺垫。
“宅女”离家出走的生活一路砸挂,乐莹情殇“社死”、选择轻生,纵身一跃之后脱胎换骨,拳击馆小广告给出“赢一次”的正向心理引导,“胖女”勇敢迈出第二步变身运动极客,对自己不满意的日常生活发起防守反击,经历春夏秋冬四季,终于获得正赛资格。影片从比赛开始,赛后完片,开场的比赛通道是现实化场景,结尾处是奔跑的孩童吹泡泡引导选手登台,走过类似于《你好,李焕英》故事前端的梦境式走廊,“李焕英的女儿”闪亮登场了。女主乐莹透过镜子向十年“宅女”人生告别,导演贾玲透过银幕向“女汉子”综艺人设告别,互为镜像的二人合为一体,她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再回首”“白日梦”“向内看”到“看眼前”,国产青春片创制形态演变并非呈现为线性递进轨迹,更多时候是基于世情和市场的平衡。正如《热辣滚烫》英文片名缩写“YOLO”,通过影片看到“更好的”自己,珍惜眼前、活在当下、为自己而活,当代青年努力寻找自身确定性,对冲周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这既真实朴素也值得尊重。影片主打“看眼前”励志故事,是导演面对观众的真诚,也是迎合市场的老练。“看眼前”之后还要“向前看”,但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如何发现、理解、讲述青年群体“向前看”的现实人生与日常奋斗,如何创作出共理共情的“更好的”青春片,具体到素材挖掘、故事提炼、观念引导和市场推演等方面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你好,李焕英》对母辈青春“再回首”给出了一个交代,《热辣滚烫》对“眼前”的青春给出了一个交代,接下来,期待筹备中的《转念花开》亦如其名,给“向前看”的青春一个美好的交代。
(聂伟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影协副主席)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