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作者专访
优秀的文艺批评要能引领时代的文艺风潮、思想潮流
——访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新民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发布典礼上,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新民凭著作《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捧回了“啄木鸟杯”。为此,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中国艺术报:您的《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书写的,旨在解决什么样的突出问题?
周新民:《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是2013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最终成果。最初设计这一课题的时候,是基于两点考虑。其一是国内尚无系统研究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的成果。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谈的小说理论的范围比较宽泛,学者的小说理论建设、批评家的小说批评、小说家的创作谈、译者的译介、编辑所写的编者按语等,都是纳入研究的对象。从文学史的角度进入到小说理论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设和实践的经验,为进一步推动当代小说理论提供历史殷鉴。其二是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书写角度来看,是想拓展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的疆域。中国当代文学往往局限于作家、作品研究。虽然,文学史将文学传播、文学媒介、文学制度等也纳入书写范围,但是,对于文学接受这一领域注意不多。梳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目的之一就是想从专业读者接受的角度来扩展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领域。著作撰写阶段应该是比较好地遵从了课题涉及的初衷,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最初的设想。
中国艺术报:您觉得“啄木鸟杯”的评委将奖颁给您这部著作,看中了其中哪些现实意义?
周新民:评委在推选意见中这样写道:“本书以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清晰描画了当代小说理论走向多元和综合的文学流向,探讨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特点,历史化分析与文学分析相结合,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的开放成果与小说理论的创造成绩,在对人民性、现代化、民族化等发展推动力的系统阐述中有新的价值发现。史料丰富,案例精当,脉络分明。”这段话应该说是比较清楚地表明了评委对于本书价值的叙述。其中“在对人民性、现代化、民族化等发展推动力的系统阐述中有新的价值发现”一句,是评委对于本书价值的核心评价。这句评价肯定了本书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思考,也肯定了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观点在中国的发展上的探讨。同时,这句评价也肯定了本书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努力。这一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在研究之中可能是无意识的,我只是遵从历史事实来做阐发而已。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可能是本书最有价值的一点。
中国艺术报:好的文艺评论应该是什么样的?当前文艺评论发展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周新民:在我看来优秀的文艺批评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优秀的文艺批评要能够引领时代的文艺风潮、思想潮流,这是文艺评论最高境界。一个时代能不能产生出大师级评论家,其标准就在于此。优秀的文艺评论要能在文艺思想和艺术趣味上回答时代之问,引领一个时代的文艺发展。当下中国急需这样的文艺评论,急需中国的“别车杜”。其二,要能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这是文艺评论的基本目标与标准。人们常说文艺评论和文艺创作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话的意思是,文艺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的关键作用。文艺评论的独立性保证了文艺创作的健康发展。文艺评论家基于专业素养独立发表看法,有益于文艺发展。文艺家和评论家之间是“知音”,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共同构筑一个时代文艺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其三,文艺评论要构成国民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当下文艺评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文艺评论的“空转”。当下文艺评论文艺家少有满意,一般读者更是不愿意去阅读,文艺评论成为专业领域的自我循环。其中原因自然有多种因素。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文艺评论的“不及物”造成的,只是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知识阐释与证明,成了各种学说的“他证”,成为高头讲章,难以转化成老百姓精神生活的有机营养,不能影响人民大众的思想和审美。最后,当下优秀文艺评论也要高度注意国家文艺安全问题。这个问题看似有些飘渺,但是,确实也应该是文艺评论要注意的问题。国家安全观范围很广泛,文艺的国家安全也是应该注意的问题。文艺评论应该告诉读者,中国优秀文艺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引导读者多关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作品,而不能被外来文艺牵着鼻子走,以洋为标准,妄自菲薄,丧失文艺上的自信心。
中国艺术报:您对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哪些想法?
周新民:一个国家的学科体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自然要和中国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回应中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源流、发展、内涵、建设路径、资源等问题建设学科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既要吸收外来资源,也要注意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内生性。我们要看到中国学术体系既有基于外来学术体系影响的因素,也要注意中国学术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内在历史逻辑和现实发展的需要,从中国式现代化建立的历史情境和现实逻辑出发来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体系的建立要凸显中国学术话语的自主性、原创性、包容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要从理论资源、范畴、范式等多个角度来挖掘中国学术话语的原创性和包容性,在世界学术话语的互鉴框架内去确立中国学术话语的自主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