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大量集中涌现。15集大型纪录片《新丝路上的交响》包括14集国别纪录片加1集60分钟总结片《共赴未来》,用饱含人文关怀的镜头记录下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及、希腊、柬埔寨、坦桑尼亚、巴西等14个国家和当地人民因“一带一路”倡议而改变人生命运乃至国运的故事。节目通过法、阿、俄、西等多语种向全世界发布,触达潜在海外受众超过4亿人次。《新丝路上的交响》讲述的“一带一路”故事,是一种发展叙事,它以国别区域为单位聚合生动案例,贯彻了“以人为本”理念,将目光聚焦到普通个体身上,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价值归宿,这构成了影片的核心叙事策略。
互利共赢的发展叙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硕果累累,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离不开国与国的合作、人与人的协作。本片的“一带一路”叙事,将重心放在了“丝路现代化”这一核心命题上,多以“挑战-解决”为叙事框架展开。作品没有回避发展中的问题,例如数字鸿沟、生态保护等,甚至主动回应了一些如“债务陷阱”等标签;影片以建设性取向展开故事讲述,例如印尼的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埃及新首都CBD建设等,不平白“直给”政策性话语和框架,软性融入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内嵌普惠与共赢的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丝路精神的真谛。正如海外网友评论道:“就像祈祷和平一样,让我们的国家、传统和人民团结起来,分享商业利润。新丝绸之路证明了打破边境壁垒是值得的,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好处,带来新的商贸机会。”
“一国一策”的本土化叙事。从分集来看,正片除最后一集总结篇,前14集均以国别为单位开展。“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地区众多,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各异。践行本土化、差异化叙事策略,立足本土寻找故事,尊重他们的文化信仰,关切他们的关切,围绕主体间的共有理念,找到“一带一路”叙事的最大公约数,继而精准传播,精准到达,引发共情。
彰显人的主体价值的人民叙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如何改变了全世界数亿普通人的生活?十年来,“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新丝路上的交响》将故事聚焦到了普通个体身上,他们支撑起本片的主要内容。我们不仅能看到独自抚养孩子长大的女卡车司机、学习中国经验的独角兽企业创业者,还能看到培养出世界冠军的港口工人、世代种植葡萄的果农……这些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取自当地,充满张力,并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大潮中,彼此共振。
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叙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新丝路上的交响”,其中“交响”意味着共建“一带一路”是一种交融、共奏,更是一种命运与共。《新丝路上的交响》的总结篇《共赴未来》,以60分钟体量,书写了沿线国家地区人民的共同愿景,传递了命运与共的信念。除了正片,《新丝路上的交响》还以“Together(团结在一起)”为主题制作了五期《共赴未来》人物短视频,讲述了印尼咖啡创业者、塞内加尔摔跤手、埃及摄影师、希腊世界冠军父女、柬埔寨斗狮拳少女的故事,现实感强,又饱含温暖,给人以希望。微、短、长的多规格视频样态,甚至“边拍边发”模式的积极尝试,契合了当前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趋势。
总之,“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走出了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由此,“一带一路”的核心叙事必然是一种发展叙事;“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这让关于“一带一路”的影像建构,可以通过打造兼具本土特征与共同价值的纪实性国别影像来实现,协同好差异性与共同性,尊重差异,彰显特色,寻找共识;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归根结底是立足于人,由沿线人民共享,这注定其是一种人民叙事,尤其是人的梦想与希望、奋斗与获得是最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最终一个个由个体为单位连接成的发展故事、个性故事、梦想故事,共同在丝路乐章上,完成了命运的交响。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