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传统文化,传承文脉精髓。将于1月6日全国公映的动画电影《天降大任》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专场交流研讨会。影片导演宇宙之铁、制片人许艳艳与来自学界和电影界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对话交流。
在与会专家看来,《天降大任》脑洞大开、笑点密集,具有很强的国际化视野,是国产动画电影在创作上的一次新尝试。同时,影片在主题呈现、人物设计和场景制作等方面,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元素,通过精良的制作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输出与传承。
动画电影《天降大任》讲述了主角空在阴差阳错下成为“天选之子”,并与搭档蒲牢共同踏上救世之路的故事。据宇宙之铁介绍,影片经历了10年的筹备与制作,从立项之初就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及价值观的引入和阐释,其目的就是将之呈现和传递给全国乃至全世界。在宇宙之铁看来,一部作品的表现形式是次要的,核心观念才是重要的,“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天降大任》的根就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希望能够将这种精神和观念,通过大众喜闻乐见、海外观众易于接受的卡通动画的形式传递出去。
许艳艳补充道,《天降大任》将面向海外发行,在制作之初就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嵌入,如影片虽然在故事上架空了时空,但依然带有强烈的中国印记:人类女孩努瓦小时候和爷爷讲故事的背景墙,具有典型的中国“故宫红”的韵味;而祖师等人物服装的设计、“猴拳”等细节的加入、音乐的创作选择等,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符号,希望能为观众呈现一部中国特色、精心制作、寓教于乐的动画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安宪认为,《天降大任》充满正能量,既好玩又好看,在哲学角度上突出了“宇宙共同体”的概念和“阳明学”的中式哲学。片中锐铂机器人对地球的侵占,不仅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更威胁到整个宇宙的所有生物,这一设定体现了导演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和“天之道,利而不害”的哲学观;而主角空学艺的桥段,通过对自我意识的驾驭实现对肉体的控制,也暗合了阳明学“心念”的核心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子祥表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重要路径就是着重打造优质影视动漫作品。“中国元素在影视动漫中取得突破,需要大众性、国际性、思辨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天降大任》在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在他看来,影片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构架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借此拉大了作品的格局,让影片非常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教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刁基诺认为《天降大任》具有独特的“全球化视野”,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又实现了多元化的呈现与包容:主角的设计带有一些黏土动画的质感,整体画风上还添加了“蒸汽赛博”元素,而祖师等人物的设计,则很有好莱坞“中国风”影片的风格,既带有明显的民族身份符号,又贴合海外观众熟悉并易于接受的中华文化特色,有助于实现文化的双向传播、良性互动。此外,影片在配乐上融合了中国民乐、交响乐、摇滚乐等多种风格,却多而不繁琐,实现了良好的适配性。
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原总经理王君用“大主题,大视角”来形容《天降大任》,《天降大任》无处不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质,以“半严肃半喜剧,半现实半虚幻”的基调,讲述了一个东方英雄成长的故事,整个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质——如主角学艺过程展示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哲学思辨;猴、龙和努瓦等角色的形象设计和设定既传神又包容,呼应了“化身千百亿”的文化多样性与时代审美;而对于人类与科技关系的走向、多维空间的呈现等,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影片通过种种细节,将文明、文化的种子种到观众的心中,更与当下赓续中华文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力的时代风潮相契合。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曲丽萍对此表示认同,她认为《天降大任》是当前“类型融合”作品的范本,也是一部“成熟的类型片”。中国动画曾创造了辉煌的水墨动画“中国学派”,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并实现了民族艺术的国际化表达。而近几年,包括《天降大任》等在内的一系列优秀动画电影的涌现,则开启了一场新的潮流的回归。“影片的美学意向、哲学思考、动画风格、人物关系等,蕴含了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值得深入分析的文本。”曲丽萍认为,相较于好莱坞动画对世界各地优秀民间故事、文化题材的占有与西方话语式的解读,国产动画需要另一种发声方式,即建构中国自己的、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思维逻辑及话语体系,充分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宝藏,这也是文化高度自信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