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音乐学院举行首届“长安艺术周”,来自全国11所专业音乐学院的作曲界精英汇聚一堂。艺术周以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为视角,展现了作曲专业在新时代中的新思考。此次艺术周是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在此前十余年的“乐和长安”活动的基础再进行发展,紧密围绕音乐创作的中心而共话发展大计。艺术周由3场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2场比赛、2场论坛、4场专家学术讲座、1场纪念学术研讨会等活动组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和而不同”发展理念上的开放包容。
参会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叶小钢以及全国11所音乐学院的作曲系主任郝维亚、周湘林、高缨、金平、郭元、张海峰、严冬、赵曦、张磊、王云飞、吴延,共同为新时代的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学科发展而研讨,为音乐创作与作曲技术理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凝聚智慧,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叶小钢为艺术周题词“艺术成就文明,音乐点亮人生”,并在“艺术人生”的论坛中分享自己从事专业作曲几十年来的人生经历、创作经验以及对于艺术理想的追求和感悟。在“全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论坛”中与会专家分享办学经验并发表感言。在“纪念饶余燕先生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徐孟东、高永谋、程大兆、张豪夫、龚晓婷、刘铮、梁红旗等20余位学者对饶余燕在作曲、复调理论、教学方面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析。张磊、王云飞、高缨、张海峰4位专家的学术讲座,或从专题技术研究,或从当代音乐发展,或从基础课程建设,或从实际排练问题进行个性阐释。
本届艺术周最引人注目的当属3场高质量的大型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在开幕式音乐会“美丽乡村”中,以叶小钢2019年创作的反映国家文化发展主题的作品《美丽乡村》为题,并从而汇聚近年来的主题性创作成果。 《美丽乡村》采用了杭嘉湖平原的民歌音调,表达了江南地区“乡村的变革及绮丽景色,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新时代的精神面貌”。音乐会还演出了吴延为唢呐与管弦乐队而作的《黄河情》、郑阳为竹笛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归去来兮·雪山之恋》、周湘林的《炎黄颂·源》、白超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守望者的麦田》、郭元为中音萨克斯与管弦乐队而作的《太阳鸟的无穷动》、赵曦为管弦乐队而作的《听园》、金平为管弦乐队而作的《森多玛》、郝维亚的古筝协奏曲《万里无云》,9部作品题材视角不同,技术风格迥异,以多彩音乐展现美丽乡村的风采。这场音乐会不仅展现了“美丽乡村”文化语境下的各地文化特色,还以多样的技术及风格展现出当前音乐创作中的多样风采。
“骊山吟”音乐会以西安音乐学院已故作曲家饶余燕的同名曲为题,汇集6部西安音乐学院作曲家的代表作。《骊山吟》是饶余燕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杜甫的诗境而探索的新颖别致音色音响的民族管弦乐,选取西安鼓乐素材的音乐主题在多样的复调手法发展后变得典雅精致,在色彩斑斓的乐队音响中展现《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隽永诗韵乐情。除《骊山吟》外,音乐会还呈现了赵季平的《古槐寻根》、张豪夫的《大漠长河》、吴延的《坛根儿情》、白超的《风骨》、雒鹏翔的《九个太阳》等曲目。这场颇具特色的音乐会充分展现出西安音乐学院作曲学科发展中的学术传统,在以新颖的民族管弦乐音响的民族化、地方性发展中,融入现代作曲技法,逐渐呈现出西北特色风格、鲜明个性技艺的特点。
作为闭幕式的“长安八景”音乐会颇具吸引力。8部描写“长安八景”之作均为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们的新创作品,梁红旗的《骊山晚照》,郑飞的《曲江流饮》,白超的《雁塔晨钟》,吴延的《太白积雪》、符译文的《咸阳古渡》,蔺熙鹏的《草堂烟雾》、任意的《华岳仙掌》、雒鹏翔的《灞柳风雪》,8位作曲家将乡土情怀倾注笔端,以不同的创作技法展现了长安历史文化的音画之美,亦展现了“西音创造”新实力。
(作者系西安音乐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