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安从事文艺评论工作50周年舞台艺术评论研讨会举办——
他是绕回来的一条河
1973年5月《美术资料》创刊号发表上海电磁线一厂青年工人毛时安和上海十五中学语文教师忻才良的美术评论《众志成城 战无不胜》,从此开启了毛时安半个世纪的评论生涯。在此后不同时期和阶段,这位年轻评论者始终坚持文化立场,积极关注文艺创作现状和潮流趋势,始终活跃在文艺现场,不仅参与、组织和实施了许多上海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和文化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作,而且长期笔耕不辍,积极发声,撰写了大量有力度、有深度和有广泛影响的文艺评论作品。他就是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
12月16日,“呼唤真诚——毛时安从事文艺评论工作50周年暨舞台艺术评论研讨会”在上海文艺会堂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指导,上海市剧协、上海市评协、上海社科院文学所、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袁正领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谷好好主持。京沪两地宣传、教育、文化、文联系统的老领导,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文联、市作协、市政府参事室以及主承办单位等有关负责人出席。
“几十年如一日,时安兄对戏剧的热情,对舞台的喝彩,对创作的思考与评论,无不令我们感动着。他开阔的艺术视野,极具个性的飞扬文采,澎湃激昂的铿锵发言,总让我们印象深刻。”中国剧协第九届名誉主席、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通过视频深情地说。中国剧协主席、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通过视频诗意地形容毛时安是“一条绕回来的河”,他说:“高人往往背身去……就好像一条大河,默默的就流过去了,不见水花。可是,毛时安老师,他是高人,他没有背身而去,他仿佛是一条河,又绕回来,在我们面前掀起浪花,能让我们听到他对作品发自内心的真切而真诚的观感。”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说,毛时安“非常理解画家”,“他写贺友直先生幽默以外的善良,写我老师方增先先生内心对艺术的孤独追求,写程十发先生游弋在艺术与时代之间的国画,写朱屺瞻先生的仁心宅厚……都非常到位”,“他的美术评论非常有文学性和可读性”。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毛时安抓住了文艺理论批评主体的两个关键,一是视野,二是视点,“广博深厚的审美视野,为他独到的思想发现和美学发现的言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剧协顾问、中国评协顾问罗怀臻回忆起当年毛时安撰写关于赵化南、赵耀民和自己的评论文章,用“一见如故”“一双慧眼”“一文之恩”“一份祝福”谈到相互间交往同行的往事。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荣广润认为,毛时安的文艺评论往往有很开阔的视野,对作品、现象或相关话题都倾注了热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认为,毛时安的评论对象早期多为文学范围内的作家作品,随着工作范围的跨界转移,更广泛地涉及戏剧、绘画、影视等艺术领域,“俨然成为了全能型的评论家”。
研讨会上,在中国评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汪涌豪和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郑崇逸、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夏萍的分别主持下,冯远、仲呈祥、陈东、王纪人、崔伟、荣广润、罗怀臻、周立民、陈家泠9位专家艺术家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分别发言。大家围绕毛时安的文艺评论生涯及成就、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和审美风范、如何构建和追求理想的评论格局等话题作交流发言。大家纷纷认为,生活中的毛时安热情率真,是真诚有良知的文化跋涉者和守望者,他的文艺评论往往视野开阔、洞察敏锐、深刻新颖,不仅饱含知识分子的情怀和良知,始终在创作、行业乃至社会思潮和历史演进的现场,而且兼具热情洋溢、文采飞扬和接地气、有温度的鲜明标识性。他的文艺评论生涯和丰富实践案例,为当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推进文艺评论建设、助力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