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至19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鼓楼那些事儿》,作为202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演播季参演剧目和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在国家话剧院剧场上演。该剧由刘深、杨浥堃编剧,林熙越导演,王琛任舞美设计,韩江任灯光设计,陈雷作曲,演员刘端端、夏力薪、樊尚宏、种丹妮、刘洋、李冰、韩莺、李建鹏、丁俨等主演。
该剧首演当天,剧中人物原型——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冯晓光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赵海都前来观看了演出。冯晓光表示,基层法官平时处理的案件很多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十分荣幸“背包法官”的形象能够登上国家级的话剧舞台。“背包法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一项机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法官开始背起包上门办案,把司法的温度送进千家万户。
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入选剧目,《鼓楼那些事儿》聚焦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塑造了以赵晓海为代表的“在百姓中间,离群众最近”的社区巡回法官的鲜活形象,是基层法官“入社区千家户,管群众身边事,解百姓心中结”的生动写照。《鼓楼那些事儿》中的主角——背包法官赵晓海,来自真实生活原型;剧中的各种纠纷矛盾,也基本源自各种真实案件。刘深介绍,赵晓海是个北京大男孩,从小在这里长大,对周围的老百姓都很熟悉亲切,所以他是带着人情味儿去跟这些大爷大妈、邻里街坊沟通,在聊着家常的状态下把普法工作做好,而且帮着有矛盾的双方和解,争取把问题解决在上诉之前,尽量不打官司。赵晓海的饰演者青年演员刘端端表示,“作为青年戏剧人,我有责任将如赵晓海一样的基层法官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传递给观众,同时表达出他们身上的人情与温暖”。
该剧剧情围绕生活中一桩桩充满烟火气的事件展开——在鼓楼湾胡同里住了一辈子的金奶奶,因为砍了自己种在自家院子里的香椿树,被认为是违法行为还要罚款,一气之下晕了过去;平时连话都不说、吃饭都是各做各的两口子周俊波和于海燕,为了孩子教育总是吵得不可开交,一直闹到要找法官做离婚调解;老王家一家为了已故二儿子名下的房产,推翻了之前的继承决定,闹起了纠纷……编剧刘深表示,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角赵晓海身上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有对法律的忠诚,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法律工作者如何为老百姓断案解惑,是本剧重点反映的内容。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谈到《鼓楼那些事儿》的创作时表示,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要贴近真实生活、贴近广大人民,要展现出万家灯火的烟火气。这也正是剧组主创团队的初心。因此,剧中不见威严的法庭,而是中轴线穿过的“鼓楼苑”社区里的各种家长里短、人情冷暖;法官也不是穿着法袍、拿着法槌的传统法庭形象,而是每天骑着电动车、背着国徽、走街串巷,为老百姓解决无数鸡毛蒜皮琐事的“背包法官”。
《鼓楼那些事儿》的上演,也引起了司法界的关注。来自最高人民法院,部分中级、基层人民法院的领导和干警代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正在国家法官学院接受培训的约300名中级、基层法院干警,成为先睹为快这部作品的第一批观众。“《鼓楼那些事儿》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描述出‘背包法官’走街串巷调解纠纷的日常繁忙的工作状态,体现出了法律的力度和温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袁智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