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之笔 霁月之心
——读黎隆武海昏侯系列作品记
栏目:视线
作者:欧阳娟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但凡在国内掀起过阅读热潮的悬疑小说,大多笼罩着阴暗、潮湿的气息,人性的逼仄与险恶似乎令人类相残不得不发生。打开一部悬疑小说,读者基本都习惯性地做好了灵魂经受阴冷与压抑双重冲击的准备,我也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打开了黎隆武创作的海昏侯系列作品。从宣发来看,这一系列作品也可归属为悬疑类。意外的是,预想中的观感并没有到来,随着文字的流动,我的视野越来越宽、心绪越来越清。那么,一系列如此“敞亮”的作品,如何构建悬疑感呢?

  海昏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以一座巨大的古墓开篇,墓主的随葬品之多被专家称为“汉代考古之最”,寥寥数百字,无一虚设悬念、故布疑阵之处,墓主的身世很自然地就成为了读者猜测的重点,淡淡的悬疑感因此酝酿了起来。紧接着,作者又写到一个寒冷的冬日,一群外地人在一个村庄里租了当地百姓一栋民房,连续几天昼伏夜出,村里的狗叫个不停,不远处的墩墩山上有亮光一闪一闪,浓浓的悬疑感旋即出现。行文至此,作者用笔不过一千,悬疑感并不比那些以阴暗、压抑、逼仄、惊悚开篇的作品低。由此可见,“敞亮”的文笔未必不能营造浓重的悬疑氛围。

  在一环紧扣一环的悬念中,墓主的身世一步步揭晓,原来这是汉废帝刘贺的墓。刘贺是第一代海昏侯、第二代昌邑王,曾做过二十七天皇帝,却在这二十七天中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坏事。一个身世如此复杂、行事如此离谱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谜团,作品就围绕着这个谜团,在考古发现与刘贺复杂的身世和离谱的做派中推进,西汉中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顺势随着墓主的人生经历推送到读者面前。

  接下来的第二部《隐形天子——霍光的前世今生》、第三部《布衣天子——刘询的前世今生》大体沿用了第一部的创作手法,抽丝剥茧般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主要政治人物关系、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条分缕析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人物与事件环环相扣,读来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快。当步步为营的权谋之术推向某个极致由量变产生质变时,仿佛万丈雪山齐崩于顶,摧枯拉朽、淹盖一切。有了前面三部作品为基础,第四部作品《海昏十谜》采用了直接答疑的写法。经过六七年时间的传播与推广,海昏侯墓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在具备基本的了解之后,有一系列共同的疑问。作者针对读者最为关心的疑问,从发现之谜、幸存之谜、财富之谜等十个方面做了解答。可以说,有关海昏侯墓的这四部作品,就像将这座方圆四点六万平方米的古墓整个端到读者面前,复活了墓体内部的一切,活色生香地将历史重演了一遍。

  难能可贵的是,黎隆武在复活这段历史的同时,为读者选择了一个站在高处的视角,而不是屈身于人性的罅隙中暗自窥探与揣测。作品以光风霁月之心,剖析了君臣之争、重臣之争、后宫之争,为血雨腥风的争斗保留了人性的光辉,不像大多数历史、宫斗、悬疑小说以展现残酷和卑劣为主。海昏侯墓主刘贺所处的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有这个大背景为前提,窃以为黎隆武的定位是准确的。

  作品中的君臣之争,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霍光废除刘贺的帝位。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在辅佐汉昭帝刘弗陵十余年后,早已取得了“天下大事悉决于光”的控制权,又一手将刘贺推向了帝位。这样一位人物,俯仰间便可拿捏登基尚未足月、在朝中毫无根基的新帝刘贺的生死。但黎隆武并没有这么写,在决定废黜刘贺之前,霍光内心的忠君思想与个人权欲进行了激烈的搏击。这样设定霍光的人物性格,既符合他作为“战神”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的身份,也符合史料上记载他跟随汉武帝近三十年忠心耿耿的形象。如果把他写成一个权力一旦受到威胁就急不可耐翻雨覆云的人物,形象就被矮化了,也过于扁平。

  重臣之争,最具代表性的是霍光与同为汉武帝钦点的辅政大臣桑弘羊之间的矛盾。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霍光在朝廷和民间都得到了无出其右的拥护,尽管如此,仍有与其政见相左的重臣,桑弘羊便是其中之一。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按照大多数历史小说的套路,这时各种阴谋诡计就该粉墨登场了。但黎隆武胸襟开阔,且熟知汉史,并未将笔墨引向阴谋,而是以一场广为天下人所知并名留青史的大辩论,让两位重臣光明正大一决胜负。这场大辩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盐铁论”。两位重臣之重、能臣之能,悉数在这场正大光明的辩论中得以展现,让读者看到了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农卓越的才干和高标的韬略。胸中有丘壑,方可成山河,作者若是腹中空空,定然写不出如此高明、光明的权谋之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黎隆武是腹内有乾坤的。

  后宫之争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之一。其中最令我钦佩的,是李夫人的不争之争。李夫人是宫廷乐师李延年之妹。相传传唱至今的《北方有佳人》,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貌美至此,本可“恃靓而骄”,但李夫人一直保持低调的做派和清醒的头脑。病入膏肓之时,武帝因爱之心切,多次前往探望。此时,本可趁天子垂怜顺势为自己或家人求取封赏,李夫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以被覆面,坚决不以病容面见天子。她认为“自古以色示人者,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恩绝”,正是为了留住圣恩,应将健康时的绝色容颜永远镂刻在武帝心目中。李夫人的判断是准确的,在她死后,武帝以皇后之礼安葬,将她的儿子刘髆封为昌邑王、哥哥李延年封为协律都尉、另一个哥哥李广利封为贰师将军。李夫人以不争之争,成就了争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王的女人该有的智慧与胆魄,黎隆武这样刻画李夫人,才配得上她流芳百世的美名。

  四本书,六七十万字,读来一气呵成,充分体现出黎隆武出色的结构能力。这是四本越读越厚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历史的风云际会、文明的艰难掘进、命运的波谲云诡,甚或是流传千古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