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倾宁夫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六尺巷通天地畅
栏目:艺林
作者:陈雨禾  来源:中国艺术报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几乎为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10月28日、29日,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出品,以“六尺巷”为故事背景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原创黄梅戏《倾宁夫人》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为戏曲爱好者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倾宁夫人》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中国剧协副主席韩再芬领衔主演。主人公倾宁夫人是从江宁嫁到桐城张英家的侄媳,丈夫去世后挑起打理张家事务的重担,因而人们称她为倾宁夫人。故事以“倾宁夫人”为第一视角,围绕桐城张、吴两家地皮之争,讲述“六尺巷”典故的由来与其中蕴含的伦理与道德。全剧围绕“三尺地”这根线索,从据契力“争”到据礼谦“让”,从对簿公堂到家书判案,展示当时桐城不同人物的价值理念和为人处世。

  剧情从桐城张英家开工喜建新宅,以便等在京城的大学士张英告老还乡时颐养天年,却不料被衙门以有人状告张家占地,勒令停工的情节展开。倾宁夫人与吴有理对簿公堂时各拿出一份地契,张家地契属明朝,吴家地契属清朝,其中确有三尺地重合。倾宁夫人派侄子立仁进京询问张英意见,却等来了一封落款为“绍兴圃下桃门”的家书,依据家书内容,县衙在未明确三尺地归属的情况下判张府复工,双方争执又起。直到张英真正知晓此事,才揭晓这封家书为绍兴师爷代笔,而张英处理此事的家书上,赫然写着那首家喻户晓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读完这封家书,吴家与张家冰释前嫌,决定各让出三尺地,完成祖上的愿望——修建六尺巷。

  除了主线脉络之外,该剧还加入了更多跌宕起伏的情节。在众人盼复工时,倾宁夫人面对族长与众人的压力,自写休书,独自来承担不复工的后果。程管家在张家操持家务数十载,夫人念其孤身一人,主动为其说媒。诸多情节让倾宁夫人的形象更加丰富和立体,塑造出一位在封建时期明是非、讲道理的女性当家人形象。而本剧在开场时便告知观众,众人称赞的牌匾出自于倾宁夫人之手,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背景下,更体现出这位女性的独到之处。而故事当中另一位核心人物——大学士张英本人并没有出现,却时时能够感受到他对家庭家风的影响,他要求侄子修身齐家治国,谴责师爷故弄玄虚的行为……这些内容都能体现出儒家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安庆是黄梅戏兴盛之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剧目,《倾宁夫人》就地取材于当地的故事,生动地塑造出具有桐城特有的秉性、气质、品格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地域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剧中多次出现当地名茶“桐城小花”,充分展现出地方特色,也间接体现出家乡对人的影响。

  “修宅修巷修万事,修身修行修永世,竹修气节人修品,修为世间第一事。”一个“修”字贯穿了《倾宁夫人》全剧,体现出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谦和礼让、君子人格,也让“六尺巷”的故事在几个世纪之后依旧为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