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新版《原野》:
重释世纪经典 探秘幽微人性
栏目:新作快议
作者:竹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馥郁深沉的秋色中,北京人艺新版《原野》拉开了问世两年来第3轮首演的大幕。北京人艺全青年班底挑战公认的曹禺先生最富争议也是最难演的作品,以洋溢的才华和青春的活力赋予其一种别样炽烈浓艳的色彩,令这部近90年前便引发戏剧舞台大震荡的戏又一次证明了其恒久的价值与地位。

  北京人艺对新版《原野》做出的自我肯定性的评价为:“此次全青年主创阵容在导表演领域都呈现出了大胆的创造力——一方面继承人艺传统,呈现出文本的经典性;另一方面大胆进行创新,在人物塑造和解读上下功夫。”对“经典性”的尊崇依循与“创新性”的理解及重塑,这两点不仅是这一部戏值得展开研究探讨的本质性问题,更是现当代戏剧不断自我扬弃实验革新的共同路径。

  与剧本原作包括各类舞台艺术形式及影视版本相比,此版《原野》在沿用剧情结构的大框架基础上,启用糅合融汇古今中外多样式的舞台表现手法对内容进行呈现。贯穿首尾的戏剧矛盾和张力无时无刻不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极端状态,以第三幕为例,对金子和仇虎在密林中辗转奔突惶惶逃命的描摹,在高度凝练的篇幅里淋漓尽致地突显二人特别是仇虎内心经历的巨大动荡起伏,由爱恨情仇、道义良知直逼灵魂深处的拷问,使该剧主题得以无限升华扩展,观众也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深层次的思考与联想。序幕与三幕戏严密围绕题旨设计人物的出场、对话、冲突等一切具体场景,节奏感强烈,在序幕的那个黄昏和10天后即分为三幕的一整个夜晚中,把关于这个复仇的故事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楚细致。

  《原野》以新旧社会交替彼此抗衡的特殊年代为背景,聚集于遭受各派当权势力欺压盘剥的农村百姓,具有相当代表性,但在现实源头之上,剧作家又真切地遇见和感受到了整体中国社会正在酝酿和涌动的变革、颠覆与重组。于是,曹禺将自己对国家民众的关切和期冀化为该剧意象化的一面。《原野》近一个世纪的舞台热度与论争,褒贬扬抑,均折射出中国文艺对时代波澜与历史走向主动的回应及思索。金子与仇虎、焦大星这三个年轻人构成的三角关系交织着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的尖锐对立,每一个人随剧情的推进或急或缓地宣泄流露不同的态度、立场与情感。剧中每一个人物角色都拥有鲜活饱满的个性,纵然是阴狠毒辣却又俨然一副封建礼法卫道士面目的焦母,也令观众看到她无奈且可悲的命运。

  对这部经典的重新解读与演绎更加倚重复杂人性及心理活动的揭示,因此,北京人艺新版《原野》在表现形式上便拓出了相对更宽广的发挥空间。无论是旷野还是焦阎王家,室内室外都透着一股晦暗诡异的气息。粗砺荒芜的地表,歪斜的家具陈设,突兀亮起的灯光,衬托金子猩红的装束格外刺眼,还有高大人偶歌队的不时穿插而入,三人民乐伴奏的同台,这些都汇为合力,以现当代前卫的舞台手法点明该剧超越特定时空框定的潜力和普适性。结尾处双层叠摞的分区设计,由各占其一的金子和仇虎分别指向过去和未来,黑暗和光明,观众的思绪会随着10天里经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金子一同飘飞。

  青春力量新鲜血液的输送,带来的是《原野》令人“顿觉眼前生意满”的一次惊艳亮相,令人感叹经典的魅力,相信这仍是一片孕育着蓬勃希望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