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北京展演开启——
首发剧目《我见夫子,是山是水》演出
栏目:现场
作者:陈雨禾  来源:中国艺术报

  10月11日,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10部原创剧目京城演出拉开帷幕,首发剧目《我见夫子,是山是水》在国话先锋剧场智慧剧场首演成功。该剧是曾获平遥国际影展最佳导演荣誉的王沐阔别13年的回归舞台之作,于10月11日及12日在舞台与观众见面。

  三把红色椅子,两块幕布,戏曲独有的节奏、悬疑现代感的音乐、真实的影像、夸张的肢体、无厘头的台词融汇在一体,三个蠢男人和一只大麒麟进行了一场人与兽的权力游戏,在嬉笑怒骂和啼笑皆非中窥见哲理,不说教、不催泪、不装高深,让观众从两个弟子和一个仆人的角度,来理解孔子和儒学,这种自洽的方式,或许能够让观众发现往往真理就在山水自然之中。

  《我见夫子,是山是水》以孔子去世、孔门分裂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抢椅子”的故事,主要表现了夫子生前最得意的弟子曾参、被逐出师门的冉有之间的座次争执,其间展现了“麒麟转世”传说的风行、曾参为生计卖掉书简等一系列辛酸之事。此次聚首的不欢而散,铺垫出20年后再度重逢时的另一番景象:曾参被尊为“曾子”,冉有痛失爱女,孔夫子的遗作化为灰烬……也就是这次相逢时,曾参与冉有重新找到了面对夫子之道的方式。这场纵横20年的悲喜剧,也是一段从歧路找到真相的旅程。

  剧名中的“山”与“水”,是主创人员在进行戏剧创作时所依赖的重要意象符号。主创团队看了市面上大部分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书,收集了很多典故,也参考了一些虚构的儒家公案和影视作品,比如费穆导演的《孔夫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为山水赋予仁爱与智慧,以“山水”形容仁者和智者,这也是导演王沐对儒家哲学观的理解。

  比起八月在济宁尼山帐篷剧场的演出,“京城版”《我见夫子,是山是水》在保持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剧作、舞美、演员方面的大幅度改动。“小剧场更集中,我们减少了和观众的互动交流,集中在角色冲突和叙事逻辑上,删改了两个人物,整体节奏更加紧凑。”王沐表示,“舞美上,我们也做了大幅度调整,只保留了尼山演出时的红椅子,舞台两侧吊起的麻布象征了曾参和冉有的执念。”剧中融入了大量具有现代特征的幽默元素,如“我在尼丘山很想你”的路牌、村民查阅曾子资料的片段。这些内容在让观众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展现出古今生活、思想的内在联系,在剧中展现现实生活的影子。

  在《我见夫子,是山是水》之后,张肖导演的《子与阳货》于10月15日及16日在剧场与观众见面,作品用年轻现代的视角,演绎了孔子与阳货渐行渐远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