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戏以“真”为贵
——话剧《西去东来》首轮演出圆满结束
栏目:现场
作者:保平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有句俗语,“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9月15日至20日,以东来顺为原型的大型现实主义话剧《西去东来》在北京保利剧院完成了首轮演出。一部《西去东来》,讲的是饮食,更是中华文化;讲的是人生百态,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该剧以百年老字号东来顺饭庄的兴衰为背景,以东来顺创始人丁德山对饭庄的经营、时代变迁两条线索并行铺展故事,在一涮一烫和一杯一盏之间,反映人生的酸甜苦辣咸,讲述生意因时代而兴的道理,铸牢家国两相依的情怀。

  在戏剧市场各种沉浸式戏剧风行的当下,话剧《西去东来》体现了主创团队对原创现实主义道路的一种坚守。如何在娱乐方式多元的语境中,让观众能够坐下来踏踏实实看一部现实主义话剧,并且能够在看完后有所收获?从此种意义上来看,话剧《西去东来》为现实主义原创戏剧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参考:虽然是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底子,但采用的是高适配时下观众审美的喜剧表达方式;全剧共三幕,角色鲜明,结构精巧,时间线明晰,观众易于接受;机械舞台实现不闭幕换景,流畅新颖。

  “剧本,乃一剧之本”,话剧《西去东来》由著名编剧刘恒担任文学顾问,著名编剧束焕任剧本监制,资深喜剧编剧孙昊宇担任编剧。该剧在牢牢把握总体戏剧故事的同时,密集造“梗”,吸引观众、留住观众,既保障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也注入了浓浓的喜剧色彩。同时,著名导演郎昆作为总导演,集结中国顶级戏剧团队倾力打造该剧,可谓群英荟萃:该剧由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任艺术总监,著名策划人、制片人黄诚坚和孟黎仁任总策划,优秀青年导演闫锐执导,还有著名舞美设计师尚天宝、作曲家王备、制作人吴畏等。

  著名演员刘佩琦领衔挑大梁、优秀青年演员于明加台风稳健,另有蔡明、刘流、句号、杨树林和杨九郎等知名喜剧演员的演绎加持,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厚重历史文化,插科打诨之间展现人性的复杂幽微,体现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当代表达。在这种时间跨度120年之久的戏剧作品中,社会语境的变迁容易使得观众对当时社会的理解有所隔膜,而这种当代化的喜剧表达正好高适配观众的审美需求。

  此外,话剧《西去东来》戏剧文本结构是典型的人像展览式结构,侧重对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刻画,全剧涉及人物50多个,那些没有台词或有两三句台词的配角也能够在观众心里烙下印记,这得益于主创团队给每一位人物都安排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身份,又设计了与之身份匹配的人物个性。全剧所有场景都发生在不同时代的东来顺饭庄里,采取线性叙事方式,从1912年、1925年、1945年、1949年直至2023年进行串联,使得观众能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西去东来》是一部与历史相关的话剧,不仅是东来顺的发展史,更是时代的发展史。

  在一部舞台剧中,换景是导演需要运用的重要手法之一。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戏剧最常使用的闭幕换景,话剧《西去东来》更加强调戏剧的假定性,采取的是不闭幕换景,在场观众都可以看见换景的过程,刷新了观众的观演体验。该剧巧妙运用机械化舞台设计,自动升降楼层,可以根据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转化成不同空间,在假定性之外兼具了流动性,加上配合多媒体投影出的高还原度场景,让剧场、人物、情感融为一体。

  从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以及外延部分的东来顺名菜糖蒜开坛仪式、切肉非遗绝活展示和主题曲《人间滋味》MV拍摄等,都彰显了话剧《西去东来》团队的“匠人精神”,就像戏里丁德山和戏外的东来顺人一样,以“真”为贵,求“真”务实,“真”诚待人。

  以话剧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近东来顺的历史,走入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在北京打造“演艺之都”和“大戏看北京”的框架下,话剧《西去东来》的出现恰逢其时。全体主创的初心是话剧《西去东来》不仅要讲历史,也要说现在,更希望未来该剧能够如同百年老字号东来顺一样成为时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