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式音乐话剧《边城》:
与观众共创“河流”
栏目:新视线
作者:王路  来源:中国艺术报

  昔日的北京鼓楼西剧场,变成了热闹的湘西河街市集,剧场内的咖啡厅变成了老船夫的家,观众们听故事、尝米酒、学唱歌,剧场里原有的座椅也被改造成流线型的河岸与露台,大家化身为“边城”中人,环绕着舞台,一起唱歌、跳舞、游戏,参与到《边城》的故事中来……

  9月14日,根据沈从文原著小说《边城》改编的同名话剧在北京鼓楼西剧场首演,不同于传统话剧的表演形式,此次《边城》是以环境式音乐话剧的形式来呈现的,充分发挥了戏剧假定性的魅力。“用沉浸式的方式来演绎《边城》,既让文学经典照亮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能让观众在戏剧体验中追随歌声穿越时空,获得文学和戏剧的双重滋养。”北京鼓楼西剧场创始人李羊朵说。

  小说《边城》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情节与人物性格较为“清淡”,因此改编难度很大。“当我第一次读到希伯来文版的《边城》时,非常自然地爱上了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非常美,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节奏、河流的形与色,以及人物的内心。”该剧导演露丝·康内尔说,她陆续读了多部沈从文的著作,感到在作家的世界里,既有与自然深深连接的纯粹,也有非常复杂的社会性因素。她表示,话剧《边城》并非要还原一个过去的时空,而是希望以一种当代的、实验的方式来与今天的观众交流,这既体现在对演出空间和观众席的大胆改造中,体现在“少即是多”的审美理念中,也体现在角色、演员、观众三者的多元关系中。值得一提的是,《边城》采用了故事剧场这一新鲜形式,故事剧场与我国传统的说书人很像,演员需一边讲述一边扮演,因而也就有了两个时空,此时此地的和彼时彼地的。在露丝·康内尔看来,这种“复调式”视角本身就充满哲思,让观众从跳进跳出的不同视角观看故事的不同侧面。

  在沈从文的生命中,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沈从文的孙女沈红曾这样总结“水”之于沈从文的重要性:“水给了他想象力和思索方式,水给了他执着柔韧的性格,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愿望。”所以在话剧《边城》的舞台设计中,水也成了非常重要的意象。

  为了让观众拥有置身山水之感,舞美设计李奥把剧场座椅改造成了新的包围式曲线观众席,他说,“演员在空间内外穿梭,一改原有的单面观演关系,就像在蜿蜒的河岸对望,观众可以在空间中自由选择位置观看演出,每个角度都有所不同。作为舞美的主体结构,观众席既提供了观众落座的功能,也将空间场域聚集,让观众和演出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在舞台中央,一条粗绳连接着座席两方,这是李奥和露丝·康内尔特别的设计。为了更好地理解湘西风景的精髓,剧组特意去茶峒采风,大家发现了当地的“拉拉渡”这一重要交通工具,因而产生了灵感,找到“生命之绳”这一意象。李奥说:“一条绳索穿过渡船连接两岸,船夫完全用一己之力反反复复将一船人渡到对岸。翠翠和爷爷也依靠着这条‘绳索’生活,所以我们决定将‘绳’作为舞台主要道具呈现,让绳变化为河流,变化为渡船,变化为家。”

  据悉,本轮演出将持续至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