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产”音乐剧《南孔》精彩亮相京城——
“新国风”演绎“家国天下 礼孝仁义”
栏目:现场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世人皆知儒学,却鲜少有人知南孔。“南孔”的故事是一次寻找“礼”、守护“礼”、弘扬“礼”、传承“礼”的过程,独特又别致的舞台呈现则带给现场观众美的感受,“新国风”的音乐剧演绎方式唱响了一曲“家国天下礼孝仁义”的浩瀚长歌。

  由浙江演艺集团新创的音乐剧《南孔》于9月12日至13日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这部剧也是“浙礼载乐 声动京城”浙江演艺集团“北京演出周”此番来京上演的第一部作品。音乐剧《南孔》是中国首部南孔文化题材的音乐剧,描绘了孔氏族人在南方赓续儒学文化的故事。该剧由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和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是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剧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第九届北京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剧目。8月28日至30日,《南孔》杭州站演出圆满成功。9月5日至6日,《南孔》衢州站演出落幕,随即正式开启全国巡演。

  悉心讲述,对“大宗南渡、孔洙让爵”历史的深度挖掘

  “南孔”一个对普通观众来讲相对陌生又充满好奇的题材。音乐剧《南孔》以南孔祖庭衢州为背景,为孔氏南宗的儒家理想与情怀写下一卷动人的长诗。故事的开篇便是“大宗南渡”。公元1128年,金兵对曲阜发动进攻,为保护孔氏家族,孔氏部分族人在孔子四十八世孙、衍圣公孔端友的带领下,长途跋涉数千里,前往衢州。公元1136年,宋高宗下诏“权以州学为家庙”,衢州便作为临时孔家家庙。由此,孔子之后的分支长居于此,从孔端友五传至孔洙,历六代衍圣公。公元1253年,孔子第五十三世孙孔洙沿袭“衍圣公”爵位,任衢州通判,公元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诏命已在衢州安家百年的孔氏南宗重回曲阜奉祀。孔洙为了心中的天下和家庙的守护将“衍圣公”爵位让于曲阜宗弟后,回到衢州化官为民、衍圣弘道。忽必烈赞其:“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后也。”江南的儒生风骨,由此开始。

  “礼”是该剧的精神支点,音乐剧《南孔》突出的就是一个“礼”字。通过“大宗南渡”“孔洙让爵”的故事中,主人公坚守的人生之礼,儒学之礼、国家之礼,传递出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主题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化繁为简,绝美舞台氛围感受到“格局”的打开

  幕启,低饱和度的纸浆质感的门框与台阶,书简的翻开与关合都体现出古朴的味道。整部剧的舞美与整体造型给予现场观演的观众很深的印象。《南孔》的视觉总监任冬生对舞台创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作品包括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他表示:“音乐剧《南孔》是一次富有文化内涵的创作,希望用一种更为形式化的表达来展现这个故事的维度,也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于是象征着书简的一个个景框的变化,也让观众看见了不同时空交融之中角色的心灵际遇。相比传统的音乐剧,为了功能变化而常常使用一些复杂结构,这次任冬生特别尝试建立的空间结构更加简单和平面,在凸显东方元素的审美特质之外,也将更多表达的变化留给戏剧表演本身的魅力,进行了一些留白。

  相比大多数传统题材的视觉表达,任冬生表示,“这部剧最大的不同在于一种更大的格局感。这部戏特别突出的一点相信观众都有所察觉,那就是没有设置过多的实景,这绝不是为了简约而简约,而是因为这台剧背后所要表达的那种带有哲学性的思考需要一个更加高远的精神空间。那些太过具体的堆砌并不能满足那样一个大的历史变迁下的人物的转变。当然这也是一种挑战”。主创们主动放弃一种看似司空见惯的表达,通过光影媒介营造更加深远的戏剧空间和时空维度。

  发挥优势,深入浅出地排出一台“特别”的好戏

  《南孔》设置了上、下半场。上半场主要发生在衢州,为“渡”。故事由元朝太子真金欲寻圣人之礼、求天下之道而下江南伊始。他化身平民,在集市救下了孔洙的女儿孔柳,而后真金与孔洙相遇。下半场为“礼”,孔洙赴大都面圣后的让爵与重走南渡之路。而“大宗南渡”的主人公孔端友的两次跨越时空的出现,则成为整个人物命运选择中的支点。剧中有太子真金和孔洙之女孔柳的爱恨情仇,有孔洙的国仇家恨与从庙堂走向民间的弘道传承。以情动人,是《南孔》音乐的突出特点。该剧作曲吕亮表示:“《南孔》的音乐创作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结果。用音乐去传情,用音乐去叙事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音乐剧作为一种舶来品,传入中国以及逐渐兴起不足百年,音乐剧通常的题材也多以现代故事的讲述为主。作为历史剧底色的《南孔》则是一次“例外”,同时也给予音乐剧这种形式一次大胆创新与思考,如何将音乐剧这种形式东方化成为主创一大创作难题。“简而言之,我们所用的方式是‘新国风’。”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音乐剧《南孔》的导演钟浩表示,《南孔》这个题材很特别,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浅出排出一台好戏,为全国观众讲好一个衢州故事,让人们感受到南孔文化的千年底蕴。“在舞台呈现方面,除了充分发挥音乐剧表演形式的优势,同时还将歌曲、舞蹈、音乐、文本和整体视觉进行综合创作,既深度考量故事年代的美学特征,同时以现代审美的关切打破冰冷的时间距离,体现出属于当代中国和南孔的精神面貌和美学态度。”钟浩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