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两个月时间,完成百场演出,这对于一部新剧来说殊为不易。8月27日,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迎来了第100场演出。今年端午节小长假这一作品成功进行首轮10场演出,7月18日至8月27日,《猫神在故宫》开启了第二轮近百场的驻场演出模式。
没有常规的座椅,前排的观众甚至会直接坐在坐垫上,舞台触手可及,演员的每一个表情细节都清晰可见。特色鲜明的故宫屋檐、巨大的猫洞装置与可爱的猫偶,构造了充满童话色彩的猫咪世界……走进《猫神在故宫》演出剧场,沉浸式体验感便被拉满,观众还会领到猫耳头饰,自愿在脸上画猫胡须,仿佛成为猫咪世界中的一员。就是在这样的打破传统剧场形式的“新空间”里,《猫神在故宫》讲述了一只猫的时空奇旅。
“很感动”“让人流泪”“见证历史也治愈心灵”,很多观众给出这样的评价,尤其是感觉被这部剧的温情所“治愈”。例如一位观众在观演后表示:“进入猫神的世界,时间好像被凝固住了。听到那首悲伤的歌曲时,我没忍住落泪了。本来是陪孩子来看剧的,没想到我自己被这部剧治愈了。有时候繁杂的生活中成年人也需要放下盔甲,找到自己情绪的出口。无需繁杂的布景和夸张的灯光音效,最质朴的表演和木偶也能直接击中观众的内心!”
“我最难忘的是,每场演出观众都会出现特别大的反差——小朋友在笑,大朋友在哭,演出给了大小朋友不同的感受。”谈及演出过程中深受触动的事,来自触感实验室戏剧团队的《猫神在故宫》三位主演之一、饰演太子猫的陈岩如是说。事实上,能够打动观众的表演一定是首先打动演员自己。正如《猫神在故宫》的导演刘晓邑将这部剧目能有百场演出的成绩归因为原著的好故事,加上三位演员用心真诚的表演,才能让作品直击内心。
《猫神在故宫》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由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及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共同出品,由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出品,并由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及触感实验室共同打造的新空间剧场项目。就在《猫神在故宫》百场演出之际,该作品又得喜讯: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也被纳入2023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和“2023北京中轴线国际艺术周展演”。
“一个只有三个演员的新空间的沉浸式演出,短短不足两个月就完成百场,且达到一票难求,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猫神在故宫》原著作者、中国儿艺院长冯俐为该剧获得的成绩颇感欣慰。她直言感动于一群年轻人能在这么小的作品体量中,发挥那么大的想象力,完成对原著深入的理解与挖掘,以极强的专业能力将作品完成得很温暖、很动人,这其中的情怀和真挚至关重要。
同时冯俐认为,这部剧可能会开创一种剧场新模式,“由此许多剧会获得一种在正式舞台之外演出的可能性,该剧对这种可能性做了具有启发性、引领性的成功尝试。希望这样的作为一种演出样式的探索能有更多延展,延展的结果是研发出更多新的沉浸式作品,能让更多孩子能获得享受更多好作品的机会”。冯俐介绍,让一个艺术IP能够有多种表现形式,彼此呼应和互动是她一直期待的。她将此次《猫神在故宫》戏剧呈现称为“小猫神”,将中国儿艺计划在2024年新年到来之际推出的大剧场音乐剧《猫神在故宫》称为“大猫神”。她相信《猫神在故宫》从绘本到“小猫神”和“大猫神”的多种形式演绎,不仅可以适应不同受众偏好和表现空间,也会让观众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收获。
北京天桥盛世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葛永芳介绍,新空间剧场《猫神在故宫》的出品和打造是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有关演出空间拓展和演出产业链延展的一次有益的、全新的尝试,希望通过城市空间载体和演艺内容的创新,进一步培育天桥演艺区的演艺产业生态,丰富文化消费供给。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