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春上海1949》:
唱响属于青年人的澎湃之声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张悦  来源:中国艺术报

音乐剧《春上海19499》演出剧照 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7月19日、20日,作为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的上海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激情上演。这是一部以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的音乐剧,讲述了1949年上海虹口继光高级中学(原麦伦中学)的学生们怀揣着爱国心和强国梦,在新中国诞生之际不畏白色恐怖,迎向光明的新时代,做出令人惊叹的英雄之举。

  音乐剧《春上海1949》2019年首演于上海,它的推出正是上海音乐学院在艺术原创能力以及教学成果方面的一次集中展现。其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任音乐总监兼作曲,导演马良,舞蹈总监李奇,多媒体总监程瑜怀,声乐指导汤爱民,艺术指导刘莎,配器李林,音响设计王南南,李昌杰等均来自上海音乐学院。还特别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担纲作词、编剧,一级导演、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钟浩任导演,灯光设计任冬生,服化设计董桂颖,以及音响总监金少刚等也倾力加盟。此次复排进京演出,主创团队对《春上海1949》再次精心打磨,剧本在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再创作。

  《春上海1949》是一部集音乐、戏剧、舞蹈、舞美、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原创音乐剧,以“春节”“春游”“春寒”“春雷”“春澜”“春光”六幕的篇幅娓娓道来。明言“春上海”,借指“新中国”。剧中角色都是一群十七八岁的高中学生,而作为上音音乐戏剧系2019年毕业大戏,演出主力阵容都是20多岁的青年师生,满台处处洋溢着活力逼人的青春气息。演出现场,京城观众也被动人的歌声、感人的剧情、青春的舞步以及澎湃的爱国情怀感染着。

  《春上海1949》努力探索中国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剧中唱段旋律、调式、配器、唱法、结构等,植根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既有上海的历史感、现代感,也传递出上海现代化历史进程,尤其注重唱词推动情节与抒情达意的关系。这部剧也聚集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演员,他们为该剧注入了青春的激情与活力。主演方书剑现在是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研究生,2019年首演时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就凭借出演剧中“郑扬帆”一角获得了上海市舞台作品评选展演新人奖。方书剑近几年参与了《青春禁忌游戏》《赵氏孤儿》《忠诚》《我的遗愿清单》《海上音》《汤显祖》等多部大戏的历练,目前已经是一位在业界颇具口碑的优秀音乐剧演员。饰演女主角“陈新新”一角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声乐教师王梓庭同样是一位唱功和演技俱佳的音乐剧演员,在剧中她将“陈新新”这位积极向上的高中女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上。

  《春上海1949》上演之后,也得到众多业界专家的认可。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部主任、《歌剧》杂志执行主编、文艺评论家游暐之评价《春上海1949》,围绕“春”的季节特征展开,戏剧逻辑缜密清晰,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东西方音乐风格相融的创作,旋律动人,是一部好听好看且具有海派文化气质的原创音乐剧作品。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作为原创作品,《春上海1949》呈现质量非常高,全剧充满了青春的气息,爱国主义的浓情,是一部适合大学生、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主旋律作品。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原系主任、著名作曲家金复载认为这部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故事展开清晰,音乐围绕戏剧发展激情动听。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陈洁认为,“剧中情节动人、情感真挚、唱段通俗易懂,舞台表现虚实结合得当。用音乐剧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进一步激发青年一代为新时代发展而奋勇向前。”

 

  【创作谈】

安栋:音乐剧更需要年轻化和接地气

  上海音乐学院日前带着首演于2019年的《春上海1949》和首演于2021年的《忠诚》两部原创音乐剧进京演出,也是近年倾力推出并得到很好市场检验和口碑的成熟原创音乐剧,此番两剧进京演出也是对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在近年来取得的艺术成果以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同时也是两部剧的作曲、音乐总监、制作人的安栋介绍,上海音乐学院作为教学单位,按照院长廖昌永所倡导的“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上音的原创剧目排演与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将剧目创作成果、通过剧目排演课程教学形式,以毕业大戏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演出,让广大市民进入剧场感受红色音乐剧的独特魅力和思想感召力。

  安栋介绍,在过去的20年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已创作了十余部原创大戏,在最近的6年时间里,包括此次进京演出的《春上海1949》在内共有3部音乐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项目。这些年,音乐戏剧系也培养了大批活跃在一线音乐剧舞台的青年演员,而这些剧基本上是以教师和学生联袂演出的方式呈现。

  “上音的作品比较重视作品的演唱性和音乐性。在音乐风格上更注重年轻化和接地气,其中既有江南文化的元素,同时也有沪语的说唱以及青年群舞群唱,这些都很受青年观众们的欢迎。”安栋对创作青春题材以及红色题材的音乐剧颇有感触,他认为首先要抓住年轻人的心,更重要的是音乐语言本身所注重的“时代感”,“我们用时代感的音乐和表演来讲述红色故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很具有感召力,如《春上海1949》中的歌曲《心动》已成为很多青年学生参加音乐剧专业考试的‘必唱曲’,还有一首对红色之城精神进行咏叹的唱段《白玉兰》也作为单曲发表并收获很多好评。还有在谢幕时的一首《初心辉映》的歌曲,在剧中虽没有出现过,但非常受欢迎。”

  说到教学与演出如何有机融合,安栋谈到,这几年,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的课程以中国原创音乐剧剧目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并结合西方经典音乐剧作品的排演,学习音乐剧的唱、跳、演等表演技术,训练学生对各类音乐剧风格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舞台综合呈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获得多项上海市级课程竞赛的重大奖项,也获批了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安栋表示,音乐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舞台戏剧形式,本次进京演出希望推动人才培养、艺术实践与市场的深度对接,与音乐剧行业紧密联动的过程,更好促进上音音乐戏剧系为中国的音乐剧发展贡献更多好作品,输送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