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剧《永生花》:人间大爱谱新曲
栏目:新视线
作者:竹琳  来源:中国艺术报

  北京市曲剧团新老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永生花》,不久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这部新作既延续了北京曲剧传统的声韵唱腔,又在主题、架构、表演、舞美等各方面为熟悉喜爱北京曲剧的观众们带来耳目一新之感。

  与北京市曲剧团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在这一门新创设的曲艺行当里辛勤耕耘,收获积累的多部经典相比,《永生花》全剧溢满清新时尚的气息,同时又聚焦当下种种社会现象和敏感话题,讲述了一个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的故事,赞美了亲情爱情友情等人与人之间一切真挚美好的感情,体现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教育启迪净化心灵的功能与意义。“一个是皇城脚下的胡同大妞,一个是名校高知的青年才俊,她求生欲满满、病急乱投医,他病入膏肓,老父无所依”这几句简洁而有力的描述,足以将男女主人公的背景和现状以及作品的主要矛盾交待清楚。“胡同大妞”王骁因突发尿毒症急需换肾,与同样身患绝症的青年才俊余建平通过特殊的征婚渠道,达成一纸婚姻的“契约”:余建平病故后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王骁,而王骁承担起为培养余建平读书求学,大半辈子劳苦奔波的余父养老的责任。

  器官移植与捐赠等一直是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关联到法律、医学、伦理乃至道德等多方面跨领域的内容,用传统曲艺来编排和演绎这样的题材,体现出创作团队深入现实,关怀社会的自觉意识。北京曲剧虽然在我国传统戏曲大范畴中是相对年轻的剧种,但其历史和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主体来源单弦牌子曲能够将古今形形色色的人与事一字一句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却又韵味悠长。《永生花》是“北京地方戏”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迈出的勇敢一步,也应和了全国传统艺术门类推陈出新,把握时代脉搏的创作风尚。

  《永生花》的舞台呈现令观众既新奇又亲切。新奇的是从情节铺排到舞美设计与此前的北京曲剧作品相比,不同之处一目了然;亲切的是熟悉的曲牌和旋律自然地营造出没有违和感的全剧基调氛围。“永生花”在剧中兼有实物与象征的“双关”意味,是借助先进工艺技术使鲜花不枯萎不凋谢,也比喻坚贞纯洁的爱情在生老病死这样重大考验面前的无私无畏。“永生花”贯穿全剧,沿着这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编织连缀起故事的各个片段。将广受欢迎的“永生花”作为切入点,融汇动感时尚的说唱,原汁原味且人间烟火气浓郁的曲剧演出场景的“戏中戏”,小品化语言风格的对白,抽象的水墨风格舞台背景,复原生活实际的服化道等等,都成为这枝靓丽的北京曲剧“永生花”的成功因素与长项所在。当然,剧中有些细微之处尚有进一步提升完善的空间,使得传统演艺形式的“旧瓶”与内容素材上的“新酒”更加契合匹配。

  文学艺术自身的生存发展与社会时代的变迁演进密不可分。北京曲剧团的这次“出新”,其实是主创团队及全体艺术家始终怀揣一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使然。北京曲剧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通过演绎北京的风土人情,展示和弘扬历史文化厚重的“京味儿文化”,《永生花》是与时俱进探索形塑“新京味儿”的努力成果,寄予了北京市曲剧团既要传承前辈积累下的经典作品与精湛技艺,更要为争取满足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加入北京曲剧的“粉丝团”,贴近他们的所思所想及口味偏好而开拓创新的真诚愿望。

  就像优美抒情又带有一丝哀婉的主题曲的歌词所表露的那样:“永生花,花永生,来一世,走一生,今生相伴来世再相逢。”2022年刚刚庆祝创立70周年的北京曲剧,又绽放出了一朵奇葩,开启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