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沙夜生活》以城市青年的独特视角,讲述了长沙夜色中几个不同命运的年轻人相遇与和解的故事,温情展现长沙人“霸蛮”背后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内核,以及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气质。
由中国影协、湖南省电影局主办,《电影艺术》杂志、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电影《长沙夜生活》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仲呈祥、尹鸿、王一川、李舫、秦振贵、饶曙光、宋智勤、贾磊磊、丁亚平、张颐武、陈旭光、李春利、高小立、刘藩、谭政等业界专家学者,与欧阳文风、刘开云、谷良、罗岚、欧阳翀、张冀等湖南省委宣传部、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影片主创代表就影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展开了深入探讨。
《长沙夜生活》编剧、导演张冀介绍,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对新时代城市电影进行创新,因此突破了编年体式叙事的窠臼,通过投入充沛的情感力量展开创作,一方面对自己的故乡做一次深情回望,另一方面为普通人唱一首真情赞歌。
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评价,《长沙夜生活》既是一曲城市的交响,也是一首时代的交响。“近年来中国电影银幕中的城市面貌愈发多样化,除了过去常见的北京、上海等城市外,也展现了重庆、成都、杭州、长沙等城市的文化气质与生活方式,这些各具特色的城市影像,共同汇聚起新时代中国的时代风貌,而《长沙夜生活》正是其中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表示,《长沙夜生活》采用多线交叉结构的叙事方式,虽复杂但不混乱, 4条叙事线索最终汇集在一个大排档中,丰富而感人。同时,影片真实展现了个体生存困窘化解的过程,并在此期间充分展示了长沙的都市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影片中的每个人物都要面对各自的困境,这体现了影片直面现实的勇气;而这些困境化解的过程,又充满了温情与正能量。”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李舫看来,《长沙夜生活》用文化的方式为一座城市塑形,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到人物生长的矛盾与城市发展的矛盾,这些矛盾具有现实性,也具有长沙的城市气质。“作为一座具有‘烟火气’的城市,影片中的长沙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也正是因为这种真实的丰富性,影片才显得愈发动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长沙夜生活》是一部有情怀、有表达、有风格、有温度的电影,但在与观众实现有效对话、互动与共情方面仍有进步空间。“无论任何类型、风格的电影,都应当尽可能触及最大层面观众的情绪触点与情感走向,即便一些看似缺少商业卖点的现实题材电影,也完全能够通过深入挖掘社会现实与人类情感,同观众产生美学上与情绪上的共鸣。”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表示,《长沙夜生活》作为一部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商业电影,并没有像《长津湖》或者《战狼》那样直接将一个历史的、社会的命题作为创作主旨,而是直面当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所思所想,展现了普通人的悲欢,影片中几位主人公向过去告别、走入新生的过程,充满了向善和向上的温情,令人动容。
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眼中,《长沙夜生活》讲述的是关于夜晚的故事,这是一个十分精巧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城市里白天快节奏的生活相比,夜生活反而更能体现出这座城市里的人作为个体最直接、最真实的自我和情感,也更能彰显城市的气质与韵味,因为城市和人是相互滋养、相互成就的。”
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总结,《长沙夜生活》对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生活在长沙这座城市中的人的人生、人情、人性,进行了具有哲思意味、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表现,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