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是一部心灵史”
——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北京现代音乐节艺术总监叶小钢
“声悦启新篇,旋律铸辉煌”,这是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主题。“启新篇”代表音乐节因新冠疫情停泊后的再次启航,“铸辉煌”则是对音乐节成立20年的感喟与期冀。
二十及冠,浴火向日。在5月22日至26日的5天时间里,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支持,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的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高密度上演了64位作曲家创作的67部现代音乐作品,其中8部作品为世界首演。音乐节期间举行了9场专场音乐会,三场作曲大师课和一场“中国与世界”扬琴音乐文化发展论坛,参与演出的有国内12家演出团体和百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指挥家、演奏家和歌唱家,这些活动为广大观众开启了高水准、高强度的现代音乐之旅。
从2002年创办至今,北京现代音乐节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艺术总监叶小钢的主导下,已经完成了搭建平台、形成规模、引领全球、成为盛典的历史使命,2023年的音乐节是在走过20载岁月后的再一次盛大出发。叶小钢不禁慨叹道:“20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是一部心灵史。”
北京现代音乐节之所以独树一帜,是因为北京的历史感与现代音乐的现代感,形成一种动人的交相辉映。正如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校长、北京现代音乐节组委会主席俞峰所说,“历经二十载,北京现代音乐节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盛会与文化盛会。赓续不断探索并寻求着新发展的艺术精神,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秉持着普及现代音乐、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为青年音乐家提供优质发展平台的初衷,在推动现代音乐走向大众的同时,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不断拓展现代音乐艺术的前沿,在学术研究和艺术视野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作为指挥家的俞峰也特别执棒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于5月22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奏响了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行空”秦文琛协奏曲专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也是北京现代音乐节自创办以来,首次在开幕式音乐会上演同一位作曲家的同一类体裁音乐作品。
5月26日,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了“少陵草堂”——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由中国香港指挥家吴怀世执棒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携歌唱家郭森、石倚洁、刘嵩虎精彩呈现。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叶小钢为声乐与乐队创作的五乐章作品《少陵草堂》。该作品首演于2019年,作曲家将杜甫的《狂夫》《登楼》《春夜喜雨》《赠花卿》《登高》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谱成乐曲,将杜甫伟大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作曲家浓厚的人文情结。乐曲的高潮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旋律动人心魄,音乐深切感人,叶小钢谈到这部作为现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最终章作品时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写杜甫,用交响乐来诠释杜少陵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开启这段时空对话的一把钥匙。从形式到风格上,《少陵草堂》都和我之前的同类作品不同,我感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整部作品是悲的,是胸怀一种大悲和大爱,这与杜甫身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是密不可分的。如‘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的自嘲,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宁愿用自己的破茅屋被风吹破去换得‘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何等的悲壮与宏阔。”叶小钢先前曾创作过许多以文学家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如为李白、王维、孟浩然所作的《大地之歌》,以鲁迅为题创作的同名交响曲《鲁迅》,“我觉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和扶贫有关的,就像是为现代写的。1000多年前,杜甫就有这样的胸怀,愿中国人民脱离贫困。而现在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都在为脱贫减贫作贡献。”
5月25日,在北京音乐厅,由中国音协副主席、指挥家张国勇执棒贵阳交响乐团奏响的交响乐作品音乐会中,由叶小钢等8位老中青中外作曲家创作的8部作品精彩上演。其中,叶小钢近年的新作——为管弦乐队而创作的《消失的银杏》可谓是点题之作。叶小钢谈道:“银杏是大家都很熟悉很喜爱也很常见的一种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在这样的前提下,以‘消失的’来写银杏叶,其实包含着一种哲思,也创造了一种悬念,表达人类对自然的关爱与担心。”银杏叶独特的美感也以乐音的方式赋予其质感,叶小钢以独特的和声语言、雅致细微的乐队音色变化表述了生活在当下的人类对古老而未知的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展现了对人与大自然互相依存关系的关注,和人类内心深处对美的永恒憧憬。“这16分钟的乐曲就像是一曲挽歌。”叶小钢表示。
北京现代音乐节的舞台上,新的声音充满了创造的个性和艺术的力量。5月25日在中央音乐学院琴房楼演奏厅上演的“落花天”——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也颇受业内关注。这也是由叶小钢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之后,这所正蓬勃发展的年轻艺术院校在北京的首次高规格亮相,展示了不俗的实力和水平。音乐会上演了阿尔班·贝尔格的《早期七首艺术歌曲》、弗朗西斯·普朗克的《美好的青春时代》、阿沃·帕特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兄弟》、捷尔吉·利盖蒂的《匈牙利摇滚》(恰空)等世界现当代作曲家的音乐名作,也带来了叶小钢创作的钢琴曲《落花天》的北京首演和出生于2001年的青年作曲家李子傲今年新创作的钢琴曲《前奏曲与赋格:湘绣》的世界首演。叶小钢谈道,“此次在北京现代音乐节的专场演出,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首次亮相并参加在国内和国际久负盛名的重要音乐节,应该说具有重要意义。学院派出的由世界知名艺术家和明星学生组成的学院艺术代表团既是来崭露头角,也是来交流学习,借鉴北京现代音乐节20年的成功举办和不断蝶变升级,未来音乐学院的发展将实现‘艺术之路出蓬蒿,直待凌云共道高’”。
2023北京现代音乐节依旧展现出学术和艺术融合的特点,延续过去的一贯传统,很有“过节”的气氛,大师课、论坛、音乐会每天都有密集的安排,驻节作曲家也在交流环节与中国乐迷充分交流现代音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尤其是在重头的音乐会部分,传统与现代交织、中外作品并立,既集中了当代国内国际的音乐精英和新锐,又展现了现代音乐未来的新兴力量,不同年代、不同文化区域、不同年龄层次的作曲家对于人与自然、生命、文化、家国的独特理解,展现出多元交融的特点,从创意策划到舞台呈现都充分地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现代音乐风格。
这个学术和艺术融合的平台也是叶小钢一直以来十分珍视和希望保持的,他希望北京现代音乐节始终是一个传递中国现代音乐精神的平台。叶小钢谈道:“20年,我们向全世界推广了很多中国当代的新音乐作品,将一批有梦想、有追求的年轻人推向国际学术交流舞台,将中国当代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让世界听到中国当代音乐的声音。”正如他所强调的,“20年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是一部心灵史”,这部“心灵史”,深含着他个人的成长发展和领悟的痕迹。叶小钢说:“音乐是心灵烛照,是最好的魂魄刻画,体现了喧嚣尘上中的宁静与悱恻。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其实与听众无关,即使他有万千坎坷,他仍以馨暖丰盈之音乐作回应。窗树摇影,林泉溅花,经历有如深雕的石碑,都会在你的音乐中显影出来。”
这个带有强烈个性化痕迹的现代音乐节让叶小钢感慨万千:“最开始出发的时候确实也不知能走这么久,就是一种冲动,现在看来也算一个奇迹了,除了2003年因为‘非典’以及2020年、2021年因为新冠疫情停了线下的音乐节,2022年我们在线上也进行了视频的影像展示,再到今年,扎扎实实地办了20年高质量的音乐节。这个办节本身是没有盈利的,我们也是没有工钱可领的,大家都是以一种绝对的热忱来做事,这其中的种种过程有的可以称为是考验甚至是‘拷问’,需要跟很多部门细枝末节地对接、打交道,可以说种种磨练也让现代音乐节形成了百折不挠的性格。成就其实是过眼云烟,留下的一些‘伤痕’经过蜕变也最终成为了记忆本身,更成为了现代音乐节的一部分。”
在叶小钢看来,这部“心灵史”也是时代赋予的,“在与年轻一辈作曲家的交流中,更鲜活、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这也是这个音乐节能够保证旺盛生命力和创作力的重要原因。现代音乐节的高光时刻就在于年轻的音乐家,这不懈奋斗、生生不息地促进创作和推广创作的过程是它最可珍贵的。而北京现代音乐节区别于其他音乐节最特质的地方也在于它的注脚和标签最少,它自由地展现了对未来的憧憬,它展示的就是‘现代’,以及‘音乐’本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