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傍晚向日葵》讲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身患绝症的都市女性徐曼芳重返亡夫曾经插队的地方,想在美好回忆中了结生命。与皮影艺人李有才的相识、与他们祖孙俩相处的时光,使徐曼芳感受到爱与温暖,更唤起了她对生命的珍爱。此时,徐曼芳对待死亡的态度已悄然改变。
由中国影协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河北传媒学院全球电影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电影《傍晚向日葵》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闫少非、秦振贵、宋智勤、周星、丁亚平、李道新、张卫、王海洲、张燕、李春利、高小立、左衡、谭政、崔明良等业界专家学者,以及李锦云、李兴国、娜仁花、曹久平、李旭等出品方、主创方代表参加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傍晚向日葵》从历时性的角度看,表现的是一个女人回到记忆中的农村并度过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的故事,而其共时性则在于,以当代年轻人的目光观察世界、人,审视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具有恒久性的话题。影片的主人公,既有在现实中的思想斗争和与病魔的痛苦搏斗,又有往日里幸福生活的甜蜜记忆;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执着热爱,又有面临现实困境的无奈;既有邻里、母子间的互相关爱,又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又折射出时代变迁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居民养老、农村空心化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而所有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无论身在何处、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只要心中有光明,世间一切便皆美好。
中国影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表示,《傍晚向日葵》具有浓厚的文艺气息与文学性,其文本的指向性和意象性十分复杂,能够进行多层次的解读。“影片对‘肉体’与‘灵魂’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辨:在金色夕阳的辉映下,金黄色的向日葵显得更为美丽,但这也意味着向阳而生的向日葵,将走向死亡与终结。 ”闫少非表示,影片并不是刻意地进行诗意表达,而是通过自然流露的诗意和充满意象性的镜头语言,去展开具有哲学深度的思辨。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也认为,《傍晚向日葵》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影片,既有悬疑的叙事设定,又兼备迷离的实验效果,充满“学院派”气质,通过动感与内心的交织与碰撞,实现了解密之后的释怀与升华,具有强烈的艺术吸引力和心灵震撼力。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表示,生死是一对充满辩证的矛盾体,双方就像能够相互转换的对立面。《傍晚向日葵》充满哲学思辨气质,描述了女主人公从一心“寻死”到释怀“向生”的心理发展过程,观众的心绪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迁而不断起伏,也在观影的过程中思考了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
在《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看来,影片视角独特,展示了青年电影人的艺术思索与创新意识。“影片主创对现实、人生及电影艺术所作出的温馨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在故事情节安排、叙事结构组合以及拍摄制作手法等方面进行的尝试和突破,都令人印象深刻。”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认为,《傍晚向日葵》是一部“极简”风格的作品,具有沉静、内敛的艺术气质,其节奏感和控制力体现了主创的艺术功力。影片虽然没有强烈的外在戏剧冲突,但对人物心理世界的展现却十分深刻,不仅表现了个人的创伤心理与个体的生命体验,更借此映衬出社会现实的发展与集体心理的变化。
电影《傍晚向日葵》既在创作思维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视听表征与强大内驱的共向呈现,又在文化赋能方面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进行呈现。在此基础上,主创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融入对人性、艺术性的本质探讨中,完成了“文以载道”与守正创新的结合。据了解,影片由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担任总制片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金贵荣担任摄影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曹久平担任美术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佟华苗担任造型指导,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新霞担任剪辑指导,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晓飞担任声音指导,可谓集结了国内“学院派”电影创作的优势阵容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