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千年前河姆渡文明的一支船桨出发,宁波舟山港千年不衰。历经了港口地理位置的转移、港区中心的变迁,宁波舟山港已从一地之港发展至区域之港、全国之港乃至世界之港。如今,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港。5月15日、 16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原创舞剧《东方大港》,便聚焦这一东方大港、世界大港。宁波市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红表示,希望用“硬核”的舞台艺术作品展现东方大港的“硬核”力量,讲述宁波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寻求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的时代表达。
作为“2023年度中国舞协重点创作推进项目”,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宁波市国资委共同出品,宁波市演艺集团制作的《东方大港》,以改革开放以来宁波舟山港建设、发展、困境、图强进程为总体背景,讲述了一群大港建设者的热血青春和动人往事,在“港、城、人”三者紧密生动的铺叙中将小人物的奋斗史融入大时代的发展史,以此描绘新时代“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港通天下”的全新蓝图。
创作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作品的剧作家罗怀臻担纲本剧文学指导,曾联手打造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的《醒狮》《努力餐》等多部“出圈”作品的80后新锐青年编导钱鑫和王思思再度出手任总编导,青年作曲家王喆、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等优秀创作者加盟,该剧可谓集结了一众实力主创,宁波市演艺集团青年编剧马凌姗,宁波市歌舞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夏天、王萌萌、王艺涵、王政等新生力量也加盟演出。
在中国舞蹈史上,鲜有反映工业题材的舞剧,港口题材更是难得一见。用舞剧讲好港口故事,对主创的挑战也显而易见。“但当真正踏上舟山港,我们找到了很多适合舞台艺术和舞剧表达的素材,尤其听到了港口建设者的很多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很多港口建设者都叫自己‘港二代’,因为他们的父母就在这里生活工作,他们正在上大学的子女学的是港口相关专业,也将成为‘港三代’,这突然让我感觉到一个城市、一个港口,浓缩了一代人、几代人、一个中国式家庭的成长经历,非常富有文学性、戏剧性,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一定能打动观众。”钱鑫说。
那么究竟什么是东方大港?是穿越历史长河的文化印记?还是宁波滨海大都市的形象窗口?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引擎?抑或是泱泱大国“硬核”力量的集中展现?这是主创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每个人都对“东方大港”有着独特的解读,而这一次,主创们找到的创作支点是“人”——港口建设者。
在宁波长大、把东方大港视为“家”的马凌姗坦言,在作品几轮修改过程中,身为建筑工程师的父亲退休时的举动,让她对创作有了更深的感悟。“退休的那天,父亲回到他自己设计的一幢大楼前拍了张照片。我想,有一天,我们和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样的人,东方大港的建设者是你、是我,是每一个人。”也因此,有了主创们共同的认知:无论是港,是城,还是家,其核心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建设者们身上所蕴含的向美、向善、敢拼、敢闯的精神内核和家国情怀,就是大港屹立千年的定海之“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一群群、一代代大港人、中国人,才有了今日之大港,今日之中国。
“我相信,当观众走进剧场,可能看到的不仅仅是物象上的东方大港,更多的是宁波人,或中国人,是一代代建设者,是一群平凡人。”王思思说。提到以舞蹈表现工业题材的难点,她介绍,该剧核心是围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N-TOS系统的研发。“科技研发相对静态,如何与港口壮观、繁忙的景象相互联,且组织出非常准确的肢体语言,是最难突破的。最终我们把人物形象塑造作为出发点,努力将舞蹈语汇准确运用于人物情感,实现作品的核心表达。而且,在追求工业题材‘硬核’感的同时,也通过很多小团圆、小幽默和意气风发的时代生活演绎,给‘硬核’工业力量包裹一层柔软的、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穿插着呈现两代人的故事,该剧塑造了“海”“鸥”“港”“湾”四个剧中主要人物。创作中,主创们通过采风深入现代港口的各个工种和岗位,最终将女主人公“湾”设定为港口一线的龙门吊司机,男主人公“港”则是负责智能化港口的技术研发人员,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个性在剧中形成的差异与冲突,让主人公身上充满青春感和故事感,也更贴近当下年轻观众。同时,两人的相识相恋、相扶相知也隐喻着大港在融合与突破中,逐步从传统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未来的趋势。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