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在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要创造什么样的优秀作品、怎样创造优秀作品的问题作出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为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创作生产出更多文艺精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感悟广大群众的梦想和期望,领会新时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追求,“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扣时代脉搏,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深切体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自觉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内在要求,创作生产出无愧于伟大民族、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汲取现实生活的深厚滋养,创作生产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彰显出深厚的人民情怀,反映了人民心声和时代要求。例如,电影《十八洞村》 《青春作伴好还乡》《秀美人生》、电视剧《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大山的女儿》、歌舞剧《大地颂歌》、组歌《江西答卷》、歌曲《一往情深》、报告文学《大湾赞歌》、书画《丹青颂伟业——贵州“脱贫攻坚”百米画卷》等优秀作品,记录和讲述了生动鲜活的脱贫攻坚故事和人物形象,描绘和书写了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磅礴生机和壮阔场景,赞美和讴歌了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和伟大成就。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聚焦党的伟大奋斗历程,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精神特质,聚焦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优秀的作品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伟大精神与宝贵品质,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思想伟力,全方位呈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宏大主题,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明辨是非、厘清善恶、分清美丑,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激浊扬清,崇尚真善美、弘扬真善美,用优秀作品歌颂光明、抒发理想、汇聚榜样力量、引领道德风尚,教育和引导人民坚守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增强人民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例如,电影《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电视剧《觉醒年代》《功勋》《百炼成钢》《理想照耀中国》、歌曲《唱给人民的信》《讴歌新时代》、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等优秀作品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众多主题展品,从不同方面展现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奋斗历程和伟大奋斗精神,赞美和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融合构成的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民族大团结大联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筑牢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人民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用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鼓舞广大干部群众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例如,电影《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你是我的春天》、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最美逆行者》、歌曲《坚信爱会赢》《我们心在一起》《武汉伢》、报告文学《第76天》《千里驰援》《生命之舱》等优秀作品,讲述和呈现了无数抗疫一线平凡英雄的无畏逆行和普通市民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表现和讴歌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作者系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受到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桂教科研〔2022〕1号)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