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季节,有一种温暖和感动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涌动,那就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国敬业的雷锋精神。虽然距离雷锋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已经过去了60年,但无论岁月如何流淌、时代如何变迁,当年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仍然振聋发聩,一直是社会各界从年长者到少年儿童纷纷响应的有力号召。
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芭蕾舞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抚顺参观雷锋纪念馆发表的讲话创作推出的芭蕾舞蹈组诗《榜样》,日前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榜样》采取芭蕾舞蹈组诗的体裁,从家喻户晓的《雷锋日记》中提炼概括为“一线光”“一粒种”“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五大主题,由共5幕既相互独立又在思想底蕴及整体风格上协同一体的板块组成。在每一幕的初始,以摘自《雷锋日记》中的高度凝练的语句和4行字数格律相同的小诗来作为基础说明,然后再用舞蹈动作语汇引领观众探寻并感悟“光、种、水、砖、钉”在雷锋精神中的指向和寓意。
就舞蹈作品的编创水平和舞台效果而言,《榜样》以综合全面的视角和手法,在每一幕中都结合了古典芭蕾与现代舞及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与技术技巧,如一幕“光”中芭蕾的“擦地”“压脚背”与夸张的弓步配合手臂上下摆动象征不畏艰难追逐光明而行;二幕从一拉开的五位立脚尖小碎步到男女演员队形复杂变化,仿佛一粒粒种子相约破土而出,一株株幼苗茁壮成长;三、四、五幕中也处处显示编导的匠心独运,线条流畅的水波荡漾、俏皮灵动的砖块游戏、坚定不移的“钉子精神”,在推进剧情的同时不忘“炫技”,甚至直接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抬腿跑”搬上台,也没有丝毫突兀感,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合一。这也为“舞蹈诗”这一舞剧类型增添了又一成功范例,即使在无具体情节的预设规约下,也能够自如地融汇并置具象与抽象,创造出个性化的舞蹈能指与所指的身体语言学。
除此之外,《榜样》的成功原因还在于创作者宣传雷锋精神,弘扬其所蕴含的理想和信念的初衷确立后,没有将关注点仅局限在历史提供的现成素材上进行白描式的复现,而是通过深入研读、反复咀嚼雷锋这个人物的事迹和言行,把握其本质层面的思想内核,最关键的是赋予这种精神以时代性和当下性。5个主体部分的逻辑结构内在镶嵌贯穿,统领这5幕的则是集体主义。因此,全剧自始至终突出和彰显群舞,在舞台上时而聚拢、时而分散地排出各种队列和形状,令观众感觉到众志成城、排山倒海的力量和气势。“服化道”的设计应用也走的是现代极简主义路线,通过主观调度和明暗交替的灯光,还有简洁时尚的服饰造型,营造出可供观众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为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芭蕾舞团量身订制的《榜样》之所以受到观众的赞誉,编和演两方面缺一不可。该剧的编舞明确以今天的青少年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践行为创作主旨,有此前提定位,舞蹈的表现形式非常符合年轻人的行为特点与审美偏好,解决好了作品如何对标受众的问题。虽然参加演出的小演员们年龄最小的才13岁,平均年龄仅15岁,但却凭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成熟的舞台表现力,为观众准确而充分地诠释了这部有感染力的作品。小演员们清脆响亮又昂扬激越的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将全剧推向高潮,他们用舞蹈和歌声代表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表达了要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的决心誓言。由此可见,在主旋律正能量的青少年舞台艺术创作上,用心揣摩洞察社会趋向和大众口味,把握时代脉搏,同时拓宽创作人员的视野和思维,是大有可为的一片天地。
【新闻链接】
芭蕾舞蹈组诗《榜样》在京上演
本报讯(记者 张璐) 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辽宁芭蕾舞团青少年芭蕾舞团演绎的首部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芭蕾舞蹈组诗《榜样》近日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该剧由编剧李铭、戴虎执笔创作剧本;舞蹈艺术家姜洋担任总编导;《九儿》《守候》《茉莉花》等作品的创作者刘婷婷担任副总编导;优秀青年作曲家郭思达担任作曲;《只此青绿》主创成员任冬生、阳东霖分别担任舞美设计和服装造型总设计。作为一部为青少年表演群体量身定制的舞蹈作品,《榜样》有着不同于传统舞剧的独特气质。该剧以《雷锋日记》为文学创作依据,综合运用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等表演技巧,将舞蹈语汇的丰富性充分展现,用5个篇章诗化呈现雷锋精神传承、滋养青年人的过程,同时给观者提供了对雷锋精神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的空间。
据悉,辽宁芭蕾舞团在2018年成立青少年芭蕾舞团,是全国首个专业青少年芭蕾舞团,团员平均年龄仅15岁,虽然年纪小,但多年的专业学习让他们无论是技术技巧还是舞台表达都有着不输成年演员的沉稳,而青少年的朝气和热情所带来的感染力和共情力也将成为《榜样》的一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