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IP的跨媒介改编应克服短视心态
——从《三体》动画的尝试谈起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oldsrc="W020230208298932440540.jpg"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302/W020230208298932440540.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网络动画《三体》海报</font></p>
<p><strong><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312"> 《三体》这样的科幻巨著的影视化改编需要成熟的工业体系的支撑,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而且还需要妥善的项目统筹、流程管理和部门协调。</font></strong></p>
<p> 由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的网络动画《三体》,在岁末年初的互联网空间构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观。仅开播6集,这部动画的播放量就突破了3亿次大关,但是其网络口碑却不断下跌。这种高流量与低口碑的鲜明反差,源自观众的期待值与作品的艺术品质之间的巨大落差,也给中国的动画行业与影视行业带来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p>
<p><strong> 高期待与低品质之间的落差</strong></p>
<p> “三体宇宙”是中国科幻领域社会知名度最高的一个“超级IP”,《三体》动画是流媒体平台哔哩哔哩迄今为止投资量级和宣推力度最大的动画项目,《三体》动画的制作公司——艺画开天曾凭借质量过硬的动画作品《灵笼》赢得了很不错的网络口碑,这些因素都让科幻文艺与国产动画的关注者对《三体》动画产生了相当高的期待。</p>
<p> 然而,我们最终看到的成品,就3D建模的精细程度和整体视觉效果的完成度而言,还不如三年前推出的《灵笼》;就故事的还原度与剧作的成熟度而言,也比不上《三体》原著爱好者群策群力、自主制作的动画剧《我的三体》。</p>
<p> 相比起《我的三体》,《三体》动画的主创团队似乎更加看重夸张的动作场面,却缺乏耐心去做好“文戏”。动作场面的浮夸与优质“文戏”的缺失,使得《三体》动画的人物塑造陷入过度娱乐化、脸谱化、扁平化的境地。这种媚俗倾向导致罗辑、叶文洁、雷迪亚兹等重要角色“人设崩塌”,也不符合原著带给读者的那种凝重氛围和冷峻调性,引发了很多原著爱好者的不满。</p>
<p> 而反观那些所谓的“大场面”,其视听效果也并未做到让人耳目一新——而是像原著作者刘慈欣所说,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尤其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三体》动画的制作组生产了一个又一个看似“经费在燃烧”的镜头段落,但它们大多都是当代观众在既有的好莱坞大片和华语大片里司空见惯的桥段;制作组坐拥充足的资金和资源,却没能将原著中那些真正让人惊异的科幻设定和奇崛想象转化为风格独具的视听奇观。例如,关于人类部队使用科学家汪淼研制的纳米丝切割“审判日号”邮轮的“古筝行动”,原著里有过这样的描写:“汪淼看到了切割面,像镜面般光滑,毫不走形地映着天空火红的晚霞。”这种散发着诡异之美的画面,既能带给读者陌生化的体验,也特别能够体现那种用纳米材料制成的“飞刃”区别于常规武器的力学特性。然而,动画对于“古筝行动”的呈现,却流于表层的视听冲击,没能运用视听手段去表现这个小说已然借助颇具画面感的文字予以书写的文学细节。</p>
<p> 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创作者似乎对自己的成功经验产生了路径依赖,却忽视了视觉风格与故事内核的契合度问题,以至于制作了许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特效镜头。例如,创作者刻画“地球三体组织”的方式,或许更契合《灵笼》的“废土”世界观下的“光影教会”,却并不符合《三体》原著爱好者的理解与期待。</p>
<p> 除此之外,《三体》动画里还有一些缺乏意义的突兀段落,被观众指认为是植入广告或者疑似植入广告。这些段落干扰了主人公的角色塑造,破坏了叙事节奏,流露出过于昭彰的商业诉求,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强烈抵触。</p>
<p><strong> 《三体》影视化改编的困难与挑战</strong></p>
<p> 除了网络动画《三体》之外,还有一些围绕“《三体》IP”展开的跨媒介改编项目也正在开发和运营之中。而《三体》动画并不成功的尝试,也给后续的影视改编团队留下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教训。</p>
<p> 其一,对于一部充满思想实验和谋略博弈的科幻作品来说,“文戏”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重视“文戏”并予以认真的编剧与用心的演绎,这正是《我的三体》之所以能够赢得观众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除非是要创作《大话西游》这样的后现代风格作品,否则,核心角色的人物塑造还要更加谨慎。通过同人创作来丰富人物设定,是《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取得高达9.6分的豆瓣评分的一大法宝;而严重的“OOC”(Out Of Character,脱离人物设定),则是《三体》动画最受原著爱好者诟病的一个问题。其三,创作者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科幻创意寻找到能够与之匹配的视听创意。在这方面,曾经获得全球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最佳短片奖的《水滴》,就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它运用一个从分子到星际舰队、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视野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对“三体文明”发射的“强化作用力宇宙探测器”因其物理特性而在表面形成的“绝对光滑的全反射镜面”进行了堪称绝妙的视觉化呈现,并且运用粗糙与光滑、嘈杂与安静的强烈对比,对人类文明的傲慢自大进行了耐人寻味的反讽,真正做到了视听与设定的精妙匹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p>
<p>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科幻题材的影视项目固然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但作为文艺作品的创作者,还是应当平衡好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打破成本导向的路径依赖,避免出现商业考量压倒艺术追求的失衡状况。同样需要指出的是《三体》动画的主创团队共有10位署名编剧,但是它的剧作却给人以思路混乱的感觉;《三体》动画前三集的资产量就堪比《灵笼》整季,但是它的质量却明显不及《灵笼》。这些事实都提醒我们,《三体》这样的科幻巨著的影视化改编需要成熟的工业体系的支撑,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员投入,而且还需要妥善的项目统筹、流程管理和部门协调。</p>
<p>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系列的成功,曾经让很多中国科幻爱好者对《三体》的改编平添一分期待。但相比起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三体》作为三部曲长篇小说,不仅篇幅要比前者长得多,而且故事的时间跨度更长,故事背景的空间跨度更广,科幻概念更加繁复而密集,主题也更为恢弘而复杂。因此,《三体》的改编难度无疑是更加巨大的。</p>
<p> 更进一步说,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媒介差异,科幻类型的影视作品容易受到商业因素、技术条件和文化工业运作机制的约束,电影这种艺术门类和媒介形态更是受到放映时长的限制。因此,在2019年初刘慈欣与詹姆斯·卡梅隆的对话中,他们才会谈道,对于科幻电影的制片来说,改编剧本的难度是要高于原创剧本的。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院线公映的三部科幻大片——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流浪地球》《疯狂外星人》,以及卡梅隆监制的改编自日本漫画《铳梦》的《阿丽塔:战斗天使》,虽然都是采用了改编剧本,但它们要么只是截取了文学或漫画原著的个别篇章,要么是对原著进行了几乎面目全非的修改。而对于《三体》这套中国科幻文学诞生百余年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长篇巨作,广大科幻爱好者和从业者依然期待能够看到相对完整的改编,这就更加剧了《三体》的改编难度——特别是一再跳票的电影版《三体》,俨然已成为一项万众瞩目而又极难完成的超级挑战。</p>
<p> 在《三体》的原著小说当中,刘慈欣曾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与多样的叙述技巧,营造出一种富有科学内涵的壮美感和崇高感。我们由衷地期待《三体》的影视改编者也能够娴熟而又巧妙地运用视听语言,去表现那样一种震撼人心的科幻美学。《三体》的宏大叙事融合了外太空世界和未来世界两大科幻母题,在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上为读者描绘了一系列基于现代科学认知的陌生化图景,但与此同时,这套汉语小说又以其独特的方式携带着中国特定的历史与文化所留下的深刻烙印。我们也期待《三体》的影视改编者能够把握好这种张力,将中国科幻的魅力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眼前。</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