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年,平遥迎春
——第六届平遥国际影展之首映单元观察
栏目:观察
作者:耿艺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第六届平遥国际影展近日落幕,众多影迷在纷飞大雪里一同迎来了平遥的“电影之春”。不同于往届影展,此次影展被称作“旋风举办”:平遥影展官方微博在1月11日发布正式海报,1月12日嘉宾注册申请相关证件,正式影展日程为1月14日到1月19日——短短六天时间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各类嘉宾在春运中相聚平遥,共同奔赴这场迷影的“融雪之旅”。

  在今年平遥国际影展官方公布的展映流程中,主要包括了“卧虎”“藏龙”“首映单元”“从山西出发”“东西方交流贡献之选”等,展映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4日到17日期间放映,在四天时间内将三十余部作品全部展映完毕已然略显仓促,然而,尽管片单有一定幅度缩水,但展映活动过程中仍保留了部分必要的映前映后交流环节,在影片创作团队与观众之间收获了不错的反响。其中,首映单元的片量缩水最为明显,仅展映了四部,分别是《对鱼的布道》《惠子,凝视》《驴叫》与《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她》。在展映中,该单元的多部作品都备受关注,其中大放异彩的如《惠子,凝视》(2022)近日已经在国内流媒体平台上线,该片在此次平遥国际影展上反响极为热烈,仅两场的排片均为满座,最终《惠子,凝视》收获“首映·最受欢迎影片”荣誉。此外,《驴叫》与《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她》也备受影迷喜爱,《对鱼的布道》则成为该单元中的最大遗珠。

  在首映单元的影片中,尽管四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来自不同文化的国家,但影像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四部作品在整体上均包含了对现代性的个体与生命/生存之间的指涉,从其故事情节中可探知一二。如由日本青年导演三宅唱执导、三宅唱与酒井雅秋共同编剧的《惠子,凝视》。该片根据从健听人士到成为职业拳击手的小笠原惠子的自传《别认输!》改编,通过16mm的胶片拍摄,主要讲述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惠子因从小受到霸凌,在成长过程中成为“问题少女”,后来通过拳击找到某种表达和宣泄的方式,热爱上了拳击并在刻苦训练中成为拳馆内的职业选手。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惠子所在的拳馆受到影响面临闭馆,当惠子一边为维持生活在酒店做清洁工作,一边不顾家人劝说执意坚持拳击时,拳馆导师的视力每况愈下,拳馆在短时间内关门,尽管惠子输了最后一场比赛,但来自拳馆导师、家人与比赛对手的爱令惠子的拳击生涯有所改变,在失聪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关于生活与爱及自身的启迪。作为“首映·最受欢迎影片”,影展授奖词中这样写道:“胶片质感的影像粗粝却真诚,捕捉到了听障人士在表达与交流上的困境。表演细腻动人,惠子的每一次出拳或受伤,都如同一面镜子,照映出平凡人的日常姿态和对于自身怯懦的努力抗争。”

  《驴叫》由波兰著名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执导,影片通过巡回表演的马戏团中一只驴的视角展开叙事,起初马戏团中的女孩卡桑德拉十分疼爱这只名为“EO”的驴,后来因城市中同时进行着放生动物和买卖动物的行动,EO与女孩分离,其命运发生了曲折的转变,EO的生命时常遭遇到周围人类的威胁,但也同时被人保护了下来。EO经历了买卖动物的商贩、年轻的意大利牧师、女伯爵及胜负欲强烈的波兰足球队等,影片巧妙地通过描摹驴子EO静默的表情、深邃的眼神及EO的动作将其主体化,EO的缰绳被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们牵引着,但最后EO挣脱被管束的绳索,奔跑在旷无人烟的地域,获得某种程度上主体性的自由。这部影片在此前已获得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大奖,并代表波兰冲击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获得提名,在此次平遥国际影展中反响也十分热烈,深受影迷追捧。

  《寻找长着獠牙和髭须的她》由不丹导演宗萨蒋扬钦哲诺布执导,田壮壮监制、李屏宾担任摄影,主要讲述了青年丹增一心想要开一家尼泊尔最好的咖啡馆,但在一次聚会中被朋友和一位预言家告知自己将在一周内死亡,起初丹增并未认真对待,在半信半疑中开始寻找之旅。但因预言关于自身的生死,于是丹增在预言家的指示下寻找到各类古籍,到访圣地,最终需要寻得“空行母”(dakinis)来拯救自己,在先知具象抽象甚或引申的点拨下,丹增在临近“死期”的日子里焦急不安地寻找着这位恩主无果,最终发现拯救自己的“空行母”竟然是他一直忽略的身边女性,于是得以宽慰。预言家断定死期后的第二天,丹增仍旧活着,欣然地呼吸着不再被诅咒困扰的空气,“空行母”的涵义也因此揭开了谜底。

  《对鱼的布道》是一部由阿塞拜疆导演希拉尔·贝达罗夫执导的长片,故事围绕退伍军人达乌德从战场回来后展开。

  此时的村庄沉寂在一片萧瑟的灰绿中,受到严重污染、冒着泡的河流上漂浮着鱼群僵硬的尸体、腐烂的果子,似乎一切动物、植物跟随着战火的消散和时间的流逝一同颓败毁灭,只剩下无尽的大火和残破的瓦砾。村庄中弥漫的疾病使得村庄罕无人烟,唯有达乌德和妹妹幸存了下来。妹妹在日日夜夜中身着一袭黑袍,与道路对话、与天地同游,甚至对鱼做布道,是祈祷,是忏悔,也是救赎。而达乌德的生命和精神状态在面对战争的残酷硝烟后显得更加憔悴疲惫,甚至于听到任何有关号令的声音都立马条件反射地站得笔直,得不到上司指令绝不转移身体。生存的欲望、历史的记忆与村庄的污浊一同啃噬着二人,一天晚上的主食竟是浸泡满石油的一条银鱼,当妹妹在鱼身表面点燃火苗后,整条鱼突然燃起大火——二人的生活已格外艰难。影片中,不时地有一辆宝蓝色的汽车匀速地横穿过画面中广阔苍茫的平原,现代性的物质材料与走向崩塌毁灭的自然之间,人何以存在、他者又何以存在似乎成为影片衍生的问题,但并不仅限于此。之所以将这部作品称为首映单元中的最大遗珠,其一是因为《对鱼的布道》排片量被压缩至很少,影迷观众们难以更大程度上认识和了解这部电影,也因为这部由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学生希拉尔·贝达罗夫所创作,所以影片里缓慢、“催眠”甚至略显艰涩的节奏和意义也劝退了众多观众,但如果整体看下来,《对鱼的布道》所带来的震撼与感动是极为强烈的,或者说充满所谓影像的“余味”。在这部可以称为“缓慢电影”的作品中,不仅从角色妹妹对鱼施以布道来讲述故事,更以从容客观且充满哲思意味的视角记录着人与战争的幽灵、生态环境恶化状况的斗争与共存,悲壮地低吟起一曲生命之歌。在妹妹于荒原中漫游信步中,她踯躅、徘徊、停顿、匆忙,脸上的神情总是带着极大的悲悯与沉重,又浮现着神性的、绝尘的光芒,一只同样无所适从的跛脚狗时常趴坐在妹妹身旁。兄长也同样在影像中大多以沉默示人,身体成为战火后余留的干哑的符号,寂寥与荒芜充斥着生命,感官与神经日益绝望地消退溃散,对生存与信仰思考也由此发出深厚的诘问。

  整体而言,第六届平遥国际影展中“首映单元”尽管影片数量较少,但单元影片的反响较为良好。平遥国际影展作为一个年轻化的国际电影展,每年展映单元中最为注重的即是影片的首映率,在首映单元的遴选中更是如此,各类佳作的首映率不仅保障了作品在国内宣传放映的新鲜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以及柏林国际电影节等奖项的优质影片更是吸引了各地影迷的目光,由此提升了平遥国际影展的曝光度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