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赞叹。动画电影的票房纷纷破亿元,很多高票房影片的成绩来自于高口碑,而高口碑的主要原因则是作品高质量的推动。《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持续探索,声势翻红,将艺术构造融入独树一帜的美学意识中,注重精工细作,充满作者性。而且,《熊出没》系列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观众与市场,因应方针与措施,从系列舞台剧、特色周边产品到主题乐园,从电视动画到三维动画电影,反映并探索动画跨媒介叙事与生态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其经典化的可能性。该系列10年9部大电影,票房稳定,成为中国动画的中坚力量,为建设电影强国作出了国产动画的应有贡献。
2023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可说是一部在给人带来希望方面求新求变、有新的审美意趣的动画作品。熊大的勇敢、正直,熊二的憨直、憨厚、仁义,光头强的“坏聪明”与神经质,机器熊母亲、苏洛博士的命运,东海、南洋兄弟争斗,充满童趣和反讽的效果。《熊出没》系列之所以有好口碑延伸的可能,是因为它作为合家欢动画,不断接受挑战,在人物性格形塑以及故事悬念和冲突营造上,在科技话题的引入方面,让作品从题材、人物、故事到艺术审美更富新鲜而丰富的“前趣型”特质,在“低幼向”加主流价值浸润的基础上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基于“熊出没”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动画电影的想象力,深入人心,才可能有社会与市场的巨大而明显的成效。
在观看《熊出没·伴我“熊芯”》后,首先感觉,这部最新推出的动画,通过现实题材的选择与艺术审美观照,塑造了丰富、复杂而多维的角色形象,这让创作者在中国式超稳定叙事中抓牢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的观影心理:坏人害好人,好人历尽千难万险,到后来坏人遭殃,好人团圆。不过,熊大熊二究竟能不能找到妈妈?一切都是迷雾重重,并不是简单的讲述与完结。多年以前,熊妈妈在一场大火之后,突然离开了熊大熊二。妈妈意外失踪后,熊大熊二对她的思念与日俱增,多年以后,熊大熊二与妈妈相遇、团聚。但是,铁甲怪抓走了熊妈妈,东海教授还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植入她身体,修改了她两个孩子的数据,让她认不出熊大、熊二。
妈妈的失踪与突然归来,给熊大熊二带来了刻骨体验。从这个设定和不断的翻转来看,故事、人物老套吗?完全不。当然,更重要的是,影片借空间造型与人物设置以及性格塑造的丰富深化,让观众产生了好奇性与新鲜感的叙事,并不是简单呈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卖关子”,而是深具创造性、意味深长。
片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是熊妈妈。虽然是创造出来的机器人,但她所展现出的母爱的赤诚、真挚,让观众能感受到她是爱孩子远远超过爱自己,她是愿意把心窝掏出来给孩子看的。实验室失火,她立即离开孩子,奔向火场;多年后她和熊大熊二相见,为了孩子的安全严词拒绝熊大熊二的热情相认;等到东海、南洋阴谋黑幕的真相被揭穿之后,她因不能释怀而勇于牺牲……观众看到这里,会感到身临其境,有些心冷甚至伤感的感觉。她的最后归来,并与孩子们团圆,颇有点超现实的虚拟性,昭示着一种永恒,整部影片不啻为一首爱的颂歌。同时,这一创新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角色戏路的突破突围,展现了动画电影类型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大而言之,《熊出没》系列无论是角色人物,还是剧情故事,某种意义上都是专属于孩子的,所吟唱的是归属孩子们的歌。具体的故事与人物,与影片的主题设定、其对真善美追求的价值观,在该系列9部动画电影中得到充分彰显,代表了故事人物真实与价值构建真实的一种奇妙结合。与许多口碑票房惨不忍睹的动画影片完全不一样,《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票房与口碑节节攀高,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与其故事、人物的丰富设定与三维技术的运用有关,更与其文化与话题制造能力不无关系。
在《熊出没·伴我“熊芯”》中,各种可以融入的真实事实的视觉阵列、上乘制作与灵活的现实活动,赋予故事、人物以能量,这些叙事手段与我们所知的爱、亲情情感、暖心治愈以及智能化社会、社会伦理等精神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影片剧情的设定与演绎,有着自己独立的叙事性能量,但这种展现又有一定的限度,它必须与第二重真实(即精神与深层内涵)相协调,通过两重真实的协商,故事和人物典型赋予作品精神内容与当下性的边沿以生命力,由此才能使影片引人入胜、饶有趣味、雅俗共赏。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熊出没·伴我“熊芯”》是一部直抵心灵深处的电影。影片采用的是现实题材的剧情,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温情回望,反映了家庭观众的情感需求和伦理需求,建构了一个个体性的动机,即找妈妈。多年前妈妈在一场大火之后离开了孩子,这背后还有怎样的故事?熊大熊二想一探究竟。光头强带熊大熊二前往振兴岛参观机器人研究所,意外得到了寻找熊妈妈的线索。对于熊大熊二来说,找妈妈,哪怕是陷入黑暗的沼泽中,也成为一次让他们心绪翻腾的温暖亲情之旅。
妈妈对孩子宠爱有加,身边带的一块琥珀石,因为里面映有作为星星的熊大和作为月亮的熊二,成为熊妈妈与孩子相互参照的互文喻示。这应该是这部动画电影贯注的爱的集体无意识。片中的角色熊大熊二对母亲的依恋,是在特定情境中展现的,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但是,熊妈妈和熊大熊二情感层次的某些处理在某些时候又显示出悖论——熊妈妈对孩子的爱,其实是作为机器人而被视为社会的被动“求生者”,她不认为熊大熊二是自己的孩子时,对他们的呼喊视若不见,她的大爱、真情与“殉情”,似乎其实是不存在的;熊大熊二对妈妈的爱与思念,也在不少时候是处在感性、想象的灰暗和矛盾里的。因此,这部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人与人沟通的失落与可能、焦虑的压力与缓解,超越弱势和强势之间、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宿命,包含对真、善、美的矛盾性理解与唤醒。如今的人们处于一个新的充满矛盾与不确定性的年代,各种问题交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个归根想象和接受考验的问题。影片通过描写个体在矛盾和冲突中的纠结与选择,表达了一种对于个体、对于社会、对于伦理的深层次的真实捕捉与思考。
机器人、游戏打怪等科幻元素被植入这部动画电影中,其中的技术思维与想象,既是对现实技术发展的投射,也构成故事与情节的叙事动力。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被用于故事情节的营造上,满足了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想象。同时,影片又在颇具表现力的细腻精准的真实表现中,提醒观众反思和警惕机器人、AR等技术超载带来的伦理、社会问题。面对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我们或许应该保持追问,立足当下和未来,观照生命与生存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
扫一扫浏览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