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初见
——谈谈扬琴的品格
栏目:雅趣
作者:薛献忠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自第一次登台算起蒙受艺术浸润已近三十余年,蓦然回首间扬琴演奏竟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从学琴到教琴,从求学到上班,从单身一人到建立家庭,我时常思考扬琴究竟带给我了一些什么。或许,乐器是有品格的。扬琴坦诚率直、法于阴阳。她谦和包容、勤恳自律;她端庄典雅、刚柔并济;她千锤百炼、美若初见;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演奏者的性情。</p>
<p><strong>  坦诚率直 法于阴阳</strong></p>
<p>  扬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于明代中期由波斯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初流行于广东沿岸,亦称洋琴、蝴蝶琴、铜丝琴等,后广泛应用于戏曲、曲艺。《澳门记略》中记载“有钢弦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这是最早描写扬琴材质和奏法的文献。</p>
<p>  当一台扬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有序的琴弦、琴码,它纵横交错、条理清晰,两边的盖板层次分明、遥相呼应。整张琴巧夺天工造化自然,仿佛生活中的一位朋友,坦诚开朗、张弛有度,让人一见如故。</p>
<p>  古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以左为阳以右为阴,以高者为阳,以低者为阴。《易经》记载“一阴一阳之谓道”,扬琴即是这样的一件乐器。以401、402扬琴为例。扬琴的面板上排列着四组桥梁一样的琴码,其中左边的琴码称为高音琴码,右边的琴码称为低音琴码,中间的两排称为中音琴码和次中音琴码。高音清脆悦耳象天,低音厚重延绵法地。因此扬琴的音位排列方式与演奏方式极其符合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文化。</p>
<p><strong>  谦和包容 勤恳自律</strong></p>
<p>  在我国民乐家族中,扬琴属于年轻的一员,虽然仅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其性格坦诚率直、谦和包容,其题材曲通南北、乐贯东西。它扎根民族艺术的土壤,勤恳自律开怀而歌,不断借鉴和吸收不同艺术的特点。</p>
<p>  扬琴积极地装饰着人们的生活,如《贵州竹词》云:“弹罢洋琴歌小调,梵王宫化五陵源。”《成都通览》载:“成都之婚礼及婚事之预备项目中均有洋琴。”《杭俗遗风》有:“南词,说唱古今书籍,编七字成句。坐中者开口弹弦子,横坐者佐以洋琴,名曰洋二百。”</p>
<p>  在一架扬琴上可以聆听各种风格的乐曲,既有委婉秀丽的《弹词三六》,也有刚柔并济的《苏武牧羊》,既有旋律性较强的作品如《紫竹调》《洪湖水浪打浪》等民歌,也有多声部节奏性较强的作品,如《春到清江》《美丽的非洲》等独奏曲。</p>
<p>  扬琴还广泛用于曲艺、戏曲伴奏及民乐合奏,如河南坠子、天津时调、山东琴书、云南扬琴、内蒙古二人台、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二木卡姆、民族管弦乐等。各种艺术形式中均能看到扬琴的身影。在伴奏中,扬琴以缓慢的分解和弦映衬故事里的落寞,以八度轮音的激荡烘托出作品中的悲壮,以快速五声音阶的跑动营造行云流水般的惬意。该点缀的时候点缀,该推动的时候推动,恰如其分地作好绿叶,以诠释作品的情感为准绳,以烘托独奏的特点为己任,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款款而来、落落大方。弹扬琴伴奏要人琴合一,好比与人打交道,不忘初心、始终如一,永远不抢别人的风头。</p>
<p><strong>  端庄典雅 刚柔并济</strong></p>
<p>  扬琴的高低中音区布满在一张平面,其演奏轨迹不限于上下左右。合奏时,她端坐于乐队的中心位置,协调前后左右的强弱和速度,其演奏飘逸洒脱、端庄典雅。在这件乐器里很容易让人想起唐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p>
<p>  扬琴发音甜美亮丽、清脆婉转,弹轮相间点线交错,其敲击产生的发音具有古筝、琵琶等弹拨乐器的颗粒感,其滚奏轮音线条兼有弦管乐器的延绵。扬琴既可演奏华丽清晰的快板乐段,也能演奏优美如歌的旋律线条。这一切来自于演奏扬琴的特殊工具——琴竹,优良的琴竹选材于光洁笔挺的楠竹,经过盐水泡制后再细心打磨,使用起来经久耐用且灵巧而有弹性。</p>
<p>  扬琴常用的技法有单竹、齐竹、轮竹、颤竹,此外还有拨弦、揉弦、指套滑音等技法。著名扬琴教育家王沂甫先生曾将扬琴归纳为“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八大技法。中国音乐学院的扬琴教授项祖华先生将扬琴技法归纳为“单竹、齐竹、轮竹、颤竹、滑抹、揉弦、拨弦、抓弦、点弦、装饰音”共十大类。如今有的厂家为了解决余音问题还给扬琴装上了制音踏板,丰富的扬琴技法让扬琴的格调清新典雅、刚柔并济。</p>
<p>  扬琴作品从古老的《旱天雷》《将军令》《林冲夜奔》到现代的《海峡音诗》《狂想曲》《云端》,从木卡姆里的《南疆舞曲》到蒙蒂的《查尔达什舞曲》,内容丰富,风格广泛。一句话,阅一架扬琴可以读整个世界。</p>
<p>  正如《清稗类钞》音乐类之《金赤泉听洋琴》所述:“图形宛然如便面,中絙铁弦经百炼。钿钉栉比排两头,二十六条相贯穿。携来可击不可弹,双椎巧刻青琅玕。琴师举手指未落,满座肃听生心欢。”</p>
<p><strong>  千锤百炼 美若初见</strong></p>
<p>  扬琴亦称“百弦琴”,在民族乐器中,琴弦最多的当属扬琴了,其悠扬琴声的背后承载着吨级以上的拉力。其本身的体重在乐器中也属高级别的,担任扬琴演奏员的均深有体会。由于琴弦较多,每次演出前演奏员都要花上比别人多好几倍的时间调音,演出完还得将琴装箱、上车。笔者也是深受其苦,然而细想起来,这种吃苦经历多年来不仅使艺术水平得到了锤炼,性子也得到了极大的磨炼,更增添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p>
<p>  学习扬琴如同修道养心,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首乐曲要精雕细琢、反复锤炼然后才在舞台上呈现。句子的呼吸,情感的诠释,速度的精准,动作的恰当等都是经过了反复的练习和不断的思索。从双手交替的《拖拉机来了》到有拨弦声部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从二声部《美丽的非洲》到用滑音指套模仿风声的《林冲夜奔》,左右手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敲打动作——直来直去、独来独往。某一天当心思转成电、声音化为光,鲜花、掌声会与你一同出现在剧场上。琴还是那个琴,相逢如歌美若初见。</p>
<p>  从两排码的“双十型”扬琴到四排码的401、402扬琴,再到高音扬琴、低音扬琴、电声扬琴和加制音踏板扬琴,扬琴人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追求成就了乐器本身的韧性与完美。登台静坐中央,钢丝缠满身上,任凭竹鞭敲打,奏出乐声悠扬。扬琴以其坦诚的胸怀、率直的品格,谦和的姿态和包容的气质,让演奏者和听琴者如沐春风。扬琴,是生命中的一位良师益友。</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