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情
丰子恺漫画艺术传承展研讨会发言摘登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p><strong> 7月12日至10月31日,“人间有情——丰子恺漫画艺术传承展”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行宫展出。展览由丰子恺研究会、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联合主办,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承办,北京元施至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览自开幕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并一再延长展期,让更多观众在清朗秋光中感受到安宁与温馨,在岁月静好中体味人情与美好。百年前的漫画,还能引起今天的共鸣,艺术的魅力,可以与时间抗衡。丰子恺的艺术,在当下仍具有绵绵不绝的纯净力量,带给我们新的启迪与思考。 </strong></p>
<p><strong> 10月4日,“人间有情——丰子恺漫画艺术传承展”研讨会在北京紫竹院行宫举办。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裔萼主持。物理学家、丰子恺长外孙、参展画家宋菲君,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伯朗,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平,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徐红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于洋, 《中国文化报》期刊中心总编辑续鸿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兼《美术观察》副主编孟繁玮,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魏祥奇,中国民协中国民间文化创新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常战杰等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宋菲君讲述了自己跟随外公丰子恺先生学画的经历,与会专家围绕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成就及影响展开热烈的研讨。</strong></p>
<p> </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501218.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501218.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裔萼(策展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人间有情”展示艺术抚慰人心的温暖和力量</strong></p>
<p> 丰子恺先生是家喻户晓的现代著名漫画家,同时,他还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他一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漫画作品,以简笔水墨的形式表现日常琐事,并形成诗意、谐趣、哲理俱足的平实隽永的个人画风。</p>
<p> 丰子恺先生具有一颗悲悯之心,他爱世人、爱家人,并以至情至性的艺术作品弘扬真善美。丰氏家风纯良,滋养后人。丰子恺先生的幼女丰一吟和外孙宋菲君长期研习并传承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艺术。本次展览以“人间有情”为主题,展示丰子恺、丰一吟、宋菲君丰氏三代人的漫画、书法作品等。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丰子恺先生的悲悯情怀和清彻风神,也能感受到他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力,更能感受到丰氏三代艺术抚慰人心的温暖和力量。</p>
<p> 这个展览深受观众喜爱,并一再延长展期,可见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常读常新。愿我们在品读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时,心灵得到慰藉和净化。</p>
<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丰子恺星”。以艺术家的名字来命名小行星是非常罕见的。最为巧合的是,小行星发现的那一天是1998年11月9日,恰好是丰子恺先生诞辰百年!小行星的编号是79811,后四位数字正好是丰子恺先生的出生年和月!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他的心被四件事所占据:天上的神明和星辰,地上的艺术和儿童。我觉得他就是一颗令人仰望的明星。今天,我们在北京最美好的金秋,来到美丽的紫竹院行宫,一起来仰望这颗明星,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4813.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4813.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宋菲君(物理学家、丰子恺先生长外孙)</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我眼中的外公以及学艺心路</strong></p>
<p> 我小时候跟随外公学过三年美术,从写生开始学起,高二开始学习素描。外公跟我讲,漫画是用简洁的笔法,迅速地描写灵感,意到笔不到。</p>
<p> 高三分科时我很犹豫,是考美院还是学数理化?我去询问外公。他对我说:“这个大家庭里面学文学、学外语、学艺术的太多了,你数理化这么好,不如学物理考北大。”我第二天就报了理科,后来我就考进了北大物理系学习了光学。2005年,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推选我为高级专家会员。今年我80岁,虽已退休,又被中国科学院聘为客座研究员。</p>
<p> 外公的教育很特殊,他关注孩子特长、不桎梏于单一的人生道路。我高一时和同学一起做了一台很粗糙的天文望远镜,居然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土星的光环、月球的环形山等。第二天,外公画了一幅画给我,画上题写:“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这幅画后来就在《新民晚报》和《文汇报》发表了。</p>
<p> 外公爱画他的生活。我小舅舅丰新枚比我大四岁,小时候我们两个人整天在一起打打闹闹。有一天,我趴在外公的腿上问外公,“为什么我叫你外公,他叫你爸爸?”外公敷衍我说,“他大,叫我爸爸,你小,所以叫我外公。”我马上回一句,“等我跟小舅舅一样大的时候,那我也叫你爸爸。”他觉得特别有意思,马上就画了下来,第二天就在《重庆日报》上发表了。</p>
<p> “丰子恺星”是在2019年11月申报的,当时我去国家天文台找薛副台长谈一个科研项目,他对我说:“我们把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丰子恺星怎么样?”我听了非常激动。随即我们便报给国际天文学会、国际小行星命名学会进行申报,隔年6月份就批下来了。</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9732.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9732.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人生</strong></p>
<p> 丰子恺是位既具聪颖天资又有博大情怀的文学艺术大家,他在文学、音乐、书法、绘画等诸多领域都有自己的独到造诣。单以绘画而论,他较早开始漫画创作,后以“漫画”为名在报刊连载,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自此成为中国漫画第一人。</p>
<p> 有义的人格、有情的悲悯、有趣的灵魂、有诗的意境,是丰子恺的绘画作品每每打动人心的内在原因。他为弘一法师50寿辰绘制50幅作品,并约定60岁画60幅、70岁画70幅,直至百岁冥寿绘制100幅。为了这个约定,丰子恺顶住了“文革”时期的巨大压力,最终完成了450件画作。他的《护生画集》惜生、养生、护生、护心,处处充溢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从他的绘画中,总能读出有趣的灵魂,他的心始终如儿童一般无邪。老子说“复归于婴儿”,他的作品让人体会到“平淡天真、至情至性”。他的绘画总有诗意,从诗中得画,从画中品诗。</p>
<p> 从技艺上看,他的作品多单线平涂,线条简洁、概括,民间色彩浓厚,既有人间百态,也有诗情画意。他的作品,尺幅不大,画面却充满戏剧性,寥寥数笔,却有情节有故事,以简胜繁、以少胜多,小中见大、弦外余音,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典型特征。</p>
<p> 对丰子恺而言,艺术是种超越的力量,他经历战乱、“文革”,但他却总能从寻常生活、苦难之中发现真善美,发现人性、人情、人生。这才是艺术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这也是丰子恺在一个世纪的时光中持续受到欢迎,影响愈加广泛的原因。丰子恺的后人丰一吟、宋菲君的绘画作品,以传承丰子恺的艺术精神为己任,不为炫技,只为追求人生的至高境界。</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2069.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2069.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王平(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趣眼、童心和文心</strong></p>
<p> 我在杭州读书、工作期间,丰子恺先生是被周边人经常提及的人物,尤其是他与弘一法师的师生缘,是被人传诵的佳话。我在美院读书时,从同学处借来丰子恺先生的《缘缘堂随笔》,看得很过瘾,那是我能读得进去的美文。我也去图书馆找他的画集看,觉得他是一位伟大的水墨漫画大家,他有着了不起的创造。</p>
<p> 他的漫画是生活的艺术。他的漫画将日常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最动人的是他的趣眼、童心和文心,一钩新月、自制的望远镜以及拖着一把破扇子开车的这些寻常的事物都被他升华了,变成了艺术。他的画大多印在报刊上,不是用来挂的,而是用来读和品味的,只有读、品味才能体会到他漫画中的妙处。至于《护生画集》的悲悯情怀,更是净化人心的暖茶,读了令人忘忧,感到温暖。</p>
<p> 他的漫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他的作品传播,报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漫画成就,媒体起到了一半的功劳。他的画好多都是给报刊画的,他的作品有非常广泛的读者,这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推崇他的一个原因之一。丰子恺先生既有人格的魅力,又有非常综合的修养和才华,他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魅力。</p>
<p> 他的书法也值得关注,他以欧体的笔法去融通六朝的写经和魏碑,揉入行书、章草,很有个人特点。他的书法对一些漫画家也有影响。</p>
<p> 这个展览虽然不大,但很丰富,很精彩,既有弘一法师、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还有丰一吟女士与宋菲君先生的作品,他们并不以画为生,而是在传承家族的精神,这也是对先人的一个非常好的怀念。</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7365.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7365.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徐红梅(《人民日报》社文艺部部务委员、美术编辑室主编)</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大智慧、大情怀、大成就</strong></p>
<p> 世人对于丰子恺先生的了解,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大家最熟悉的是他的绘画,但其实无论是纵览先生文学、美术、音乐、翻译等方面成就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总体研究,还是专题研究,都还有很多值得拓展的空间。</p>
<p> 丰先生有大智慧。有人曾经评价他,温情不输沈从文,讽喻不输钱钟书,而且还自带顽皮的天性。生于乱世、几经苦难,但他的作品中没有愤世的怨气。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用文章和画作发现世间平凡的美好,将图文并茂的意境表达发挥到极致,传递温暖而富有诗意的童趣和人生境界。</p>
<p> 丰先生有大情怀。历时45年完成的《护生画集》,最能体现他对恩师李叔同的敬意和永志不忘的坚守。《护生画集》的基调是恩师为他确定的,即画集应是通俗的艺术品,以优美柔和的情调,让读者生发悲悯的感想。他一生都在躬行实践。</p>
<p> 丰先生有大成就。他和他的作品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尤其在自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中,他的漫画被不断地、自发地、一遍遍地重温。他的作品是真正的“曲高和众”。几十年前他就尝试把美术和音乐这种高雅的艺术拉下象牙塔,让普通的读者、观众能够欣赏并受到艺术的熏陶、领略艺术的美妙,让不同时代的人可以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力量。</p>
<p> 立足人间、利益大众正是他毕生的追求,以自己在平凡世界中所感悟到的美好和境界,引人深思,助人增长智慧,发挥文学和艺术的普惠价值,也增强了文学和艺术的现实功能。这也是此次传承展的价值和意义所在。</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0664.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0664.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穿越时空的交流</strong></p>
<p> 首先,我要谈谈丰子恺先生对我的直接影响。2012年我在今日美术馆策划一个年轻人的展览,特别偶然地看到丰先生的文章《渐》,他说“渐的本质是时间”。2000年之后,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做更东方的作品,强调“慢”的价值。我就给展览命名为“渐”。丰子恺先生给了我启发,在冥冥之中指导了我。他不仅仅是画特别好,文章也写得特别好。他的画和文章对我们这一辈人还是非常有影响的。</p>
<p> 其次,我想谈下画院的体制。1956年陈半丁先生写了一个建议成立画院的政协提案,当时几位先生附议, 1957年周总理就批了成立两个画院,一个是北京中国画院,一个是上海中国画院。北京中国画院首任名誉院长是齐白石,院长是叶恭绰。这两个画院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仅是从创作或者传承文化的角度成立的,也是团结艺术家和文化学者的机构。当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的时候,丰子恺没有争,但是却被选为首任院长。因为对画院院长的要求是综合文化素养很高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位画家。</p>
<p> 再者,我想讨论的是艺术的传播方式。丰子恺的艺术除了绘画本身,还有就是其传播方式——今天画明天就见报了!这就是说丰子恺先生的创作跟此前的中国画家已经不在一个传播的历史体系中了。</p>
<p> 最后,我想谈谈在展厅里看到的李叔同先生的书法《自性真清净》,放在这个展览里非常的恰切,是点睛之笔。他们那代人对佛学的认识,对自身的要求,很值得钦佩。再有,丰子恺对诗歌及诗和画的关系,他的文字与画面互相渗透的张力和产生的新的维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点。</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669115.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669115.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于洋(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强调抒情意味,更富有中国画的意境</strong></p>
<p> 丰子恺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漫画之父,他的“子恺体”漫画非常有特点。他的画既有中国画风的萧疏、淡远的意蕴,也有西洋画的酣畅、直截的气息,是非常典型的中西融合。</p>
<p> 他的漫画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有小品式、大场景、山水风等。今天展出的作品,有一些是我们平时不常见的,比如飞机扔炸弹把母亲背上孩子的脑袋炸飞了等表现残酷的画面,不同于他平常温情的画风,这种触目而直接的画风在他的创作中较少见。</p>
<p> 漫画具有记录体、新闻体的特点,传播快,结合了近代出版业复述性、传播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他在创作过程中就从受众的角度来进行展览效果的反向思考。与张乐平、叶浅予的长篇叙事型漫画不同,丰子恺先生的漫画是小品居多,他要用单幅的情节表现让人回味无穷的感受,保留了中国画的笔墨和意境,他用一种言简意赅的方式传达一种很微妙的情境,更强调抒情意味,更富有中国画的意境。</p>
<p> 漫画总被当作一个小的画种。但在抗战时期,除了版画就是漫画影响最大、效用最直接,因为它快捷,具有可复制性。今天是全媒体、融媒体时代,我觉得漫画的黄金时代永远不会过。这点从美术史的角度应该有更具深度的研究。</p>
<p> 丰子恺先生有很多的箴言、名言被我们引述、传播,他的画里面有很多永恒性的智慧。在近现代画家中,我最爱看几个画家的照片,丰子恺先生是其中一个,越到晚年的面相越好,鹤发童颜,满眼纯真,没有人不喜欢这样一位画家。从这个角度上,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让我们看了之后总能够兴味盎然、回味无穷。</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812671.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812671.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续鸿明(《中国文化报》期刊中心总编辑)</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丰子恺“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观</strong></p>
<p> 这个展览在公园展出,让人耳目一新,因为跟美术馆的空间是不一样的,公园本来就是休闲游乐的场所,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又特别有生活的气息,观众、游客参观非常方便。这个展览传达了丰子恺先生“对众生的大爱,对人间的深情”,策展用心,作品丰富,耐人品味。艺术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承。名为“传承展”,可以看出丰子恺、丰一吟、宋菲君三代人对漫画艺术的挚爱,丰氏艺术精神的一脉相传、生生不息。</p>
<p> 丰氏漫画有三个特点:一是画中有诗趣,表现古典文化之美。很多作品名称和灵感来自经典诗词,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小楼西角断虹明》等。虽然诗词中表现的一些生活情境已经远去,但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还是深有感触。二是守护童心,倡导“趣味本位的生活”。丰子恺创作了很多追忆童年的漫画和文章,营造了一个童趣盎然的世界,总是唤起读者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让我们会心一笑,反躬自问,从中得到前行的力量。三是具有悲悯情怀,显示出信仰的力量。丰子恺说:“学艺术的人,必须进而体会宗教的精神,其艺术方有进步。”《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为弘一法师祝寿而作的画集,一共画了46年,总计450幅作品,没有信仰是做不到的。</p>
<p> 当年丰子恺漫画通过报刊发表,读者多,传播广。但是同时代的漫画家很多,为什么只有丰子恺至今魅力不减?我觉得与他的综合成就有关系,他不仅是画家,也是散文家、艺术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装帧设计家和翻译家,能与他比肩者罕见。这也是丰子恺作品常读常新、常谈常新的魅力所在。</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814959.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814959.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孟繁玮<br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兼《美术观察》副主编)</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画者,文之极也”</strong></p>
<p> 2018年的12月,中国美协举办四位老画家何香凝、丰子恺、吴作人、王琦的纪念会,宋菲君先生代表家属发言,我对他的印象特别深。当时感觉丰子恺先生的家庭和家学传承特别好。</p>
<p> 面对丰子恺的绘画,最能恰当地表达我的感受的是这句话:“画者,文之极也。”就可以代表“文之极”绘画成就而言,具有共识的如:北宋山水画、盛唐人物画、宋及五代的花鸟画。20世纪以来,似乎更集中在一些画家身上,如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当然,不同时代的绘画创造有时空共通的“文化底色”的部分;还有一些则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人符号”的东西,丰子恺的绘画二者兼备。</p>
<p> 丰子恺的作品始终不离日常生活,读来可亲可感。虽说是漫画,但无不透露出儒家“仁爱”“尊礼”的基调,同时又以道家“纯素之道”的理念去组织画面和绘画语言,使观者的内心一点点受到“雅化”“净化”,是一种高级的社会美育。</p>
<p> 李泽厚认为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而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这种文化类型是在一种更完整的审美生活和实用理性中养成的,它不信奉人格化的神,而是相信人类自身的力量。我们看丰子恺的漫画就具有这种源于生活的乐观和乐感,而他本人在面对苦难时,也表现出极大的顽强与豁达,这也是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喜爱丰子恺,喜爱他的画的重要原因。因而,“文之极”的绘画往往也是画家人格魅力的凝聚和显现。</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211/W020221121323472811606.jpg" OLDSRC="W020221121323472811606.jpg" /></p>
<p align="center"><strong>魏祥奇(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strong></p>
<p align="center"><strong>应该怎样传承丰子恺先生的艺术?</strong></p>
<p> 首先,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生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学院基本上接受的是徐悲鸿、蒋兆和建构的一套写实的造型体系,为国家建设服务,描绘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场景。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有很强的个人语言风格,也在积极表现社会主义中国的新生活,但是不太可能作为美术学院美术教育造型的基础,这就限制了其在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传播。</p>
<p> 第二,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叙事引入了分科,影响了我们对丰子恺艺术的认识。我们往往把丰子恺先生的艺术,归入到漫画这样一个在美术史知识系统中小画科的范畴里去,就使我们大大低估了他的艺术成就和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我们在撰写20世纪中国美术史时,丰子恺先生的艺术要提一下,但是肯定不会放在最显要的位置。比如说反饥饿、抗战题材,我们会把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作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不会是丰子恺先生的《仓皇》《轰炸》等。为什么是这样?还是因为丰子恺先生的艺术表现的是市民生活的细节,是其个人对生活和情感的体味,并不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叙事的视角。我们看同一时期,李桦、胡一川的版画,他们也关注平民的主题,但是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革命的意识在里面,是极富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大叙事,是十分契合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叙事逻辑的。</p>
<p> 另外一点,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在尺幅上往往很小,和很多主题性创作放在一起,难以放进去。这些,既塑造了丰子恺先生的艺术风格,也影响了我们对其艺术语言和思想的传承方式。</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