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与现代音乐、舞蹈有机融合将呈现出怎样独特的艺术魅力?10月29日、30日,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方昆曲剧院原创昆剧《曹雪芹》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该剧以曹雪芹后半生在北京西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分为“隐西山”“忆红楼”“绘纸鸢”“逝香山”四幕,将曹雪芹寄予《红楼梦》中的思想情感与其生活中的精神品性相结合,借助“戏中戏”等多种巧妙的戏剧手法,以身世为引、作品为线,塑造了一位博学多才、历经坎坷、济世爱民的文学巨匠形象,将其精神、情感以及对人生的哲思和对生命的信念传递给观众。
“昆曲与音乐、舞蹈的跨界交融是该剧的创新之举,既展现了昆曲的艺术魅力,又大胆地引入更符合现代审美艺术追求的表现形式,传统、现代和时尚在此交融并蓄,呈现出一部生活情趣浓郁、人物塑造饱满、人文思想深刻的艺术作品,希望观众能从该剧中观赏到更多具有新意的美。”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今年正逢北方昆曲剧院建院65周年,该剧也是北方昆曲剧院弘扬传统艺术、传播经典剧目的重要举措。
“昆剧《曹雪芹》的创排,更加注重舞蹈、音乐融入戏曲中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节奏性的作用。”该剧总导演吴蓓介绍,昆剧《曹雪芹》里的歌舞又有所不同,除了演唱曲牌,念白更多的是大量的吟诵,而剧中的舞蹈不再是传统的程式表演,更强调肢体的表达,将动作舞蹈化。人物心理通过肢体外化表达出来,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需要经过反复训练,“这种跨界融合,与传统戏曲并不违和,反而丰富了表演手段,使细节呈现更突出更强烈”。
舞台呈现上,昆剧《曹雪芹》也极具创新意味。现代理念贯穿舞美设计始终,通过实景与多媒体影像相结合的方式,既追求唯美的空间视觉感受,又实现了环境和精神表现的虚实相映。在服饰造型上,该剧在注重延用传统戏曲元素的同时融入现代时尚理念,追求设计上的创新独特与人物、主题等和谐统一。
此前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与“红楼”题材相关的昆剧《续琵琶》《红楼梦》中,优美的唱腔均由著名昆曲作曲家王大元设计。此次已至耄耋之年的他,重担唱腔设计重任。在他看来,昆剧《曹雪芹》既是对《红楼梦》的完善和延续,更是一次全新的创作和突破。王大元在该剧里运用了昆曲多种曲牌形式,南曲、北曲、南套、北套、南北合套,特别是集曲,“希望以韵味深厚的唱腔彰显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昆剧《曹雪芹》成为北昆又一精品助力”。
编剧吴蓓、王焱在该剧剧本写作之初,听取了包括曹雪芹研究会专家在内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最终将曹雪芹隐居西山直到病逝香山这段生活经历及其心路历程搬上舞台。北方昆曲剧院一级演员袁国良曾经成功主演过多部历史题材经典剧目,此次出演昆剧《曹雪芹》,袁国良在高强度的排练中专注于曹雪芹为人风骨和艺术初心的塑造,以此来接近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
为了让昆曲这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更多地为当下观众所接受,北方昆曲剧院近年来一直在创新探索既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也能够符合当代审美的原创作品。“希望演员们能够突破自身固有的戏曲程式性身段,以不破不立的理念,将戏曲和舞蹈有机融合,以唯美动人、意味深远的艺术呈现,来讴歌这位伟大的文学巨匠,以达到传统艺术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通过中国美学和传统艺术的诠释和传承,展现文化自觉、文化自省和文化自信。”杨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