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党的女儿》第二季海报
纪录片《党的女儿》第二季从上一季的一百集,转变为聚焦医疗、税务、消防、教育等十个不同行业的十集内容,以镜头真实记录十位奋斗在一线的女党员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传递以青春之名,叩响主旋律的时代使命。
纪录片开篇讲述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最美医生”“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的医疗工作者——路生梅的故事。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马路上,当街貌似随口的一问“你认识路大夫么”,十有八九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她是当地人口中的“小路、路姐、路姨”,也是“路奶奶、路大夫”,多重身份的加成与转变,不变的是作为医疗工作者和党员的担当与责任。“服从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是她的初心。“我要在这里坚持五十年”是她的承诺。“五十年已经到了,我得看到没办法给人看病的时候”是她的坚韧。一个承诺,一辈子来坚守。从芳华到白发,以信仰践行初心。该片以这样一个为医疗事业奉献一生的人物作为切入,激发观众对后续内容的兴趣。
该片全景式展现了多名杰出女共产党员的群像,同时努力描绘真实的女性色彩。中国“深海一号”能源站研发设计团队队员之一侯静,从2020年开始海上作业以来,一直驻扎在一线,笔记本上记录着的精细数字是她在海上工作日日夜夜的见证。为了满足“深海一号”“30年不回坞”的高质量设计标准,她和团队研究起配套的钢悬链立管。事实上,购买比开发更简单,然而满足生产符合要求的厂家少之又少,在进行技术性谈判对方态度强硬不肯让步时,侯静暗下决心:“受制于人的滋味太难受了,必须研制国产钢悬链立管。 ”她说干就干,带领团队与国内供货商围绕力学性能指标、疲劳因素等,对管材进行了一年的联合研究、分析和试制。每一步的倾力付出和稳扎稳打下,国产钢悬链立管在“深海一号”成功应用。至此,我国成为第三个能够生产大口径厚壁无缝钢悬链立管管材的国家。这简短的几句话无法概括她与团队蹚过的激流险滩,最终牢牢握在他们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所得的成就代表着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跨越。还有涠洲海岛幼教的拓荒者范徽丽,她努力实现着教育的领航与传递,帮助拓展着海岛上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注入希望与动力。
片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不仅有“英雄”的一面,她们也担任着女儿、妻子或母亲这些日常生活的角色。国家税务总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税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李红菊就是一个例子,作为税务工作者,她勤勤恳恳深入实地,带领工作人员为当地居民讲解纳税流程,将该地的网上办税率提至98.2%。除了本职工作,她以更细腻的心思服务百姓,走访时带去她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她也是一位军嫂和军妈妈,一家人驻扎在新疆三个不同的地方,三四年没见面的情况下,连接着他们的是定期隔着屏幕的充满温情的通话,更是他们内心相同的对职业和祖国的信仰与守护。所以她红着眼眶仍坚定地说:“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三个人在一起的地方是家。”
相对来说,在较宏大的英雄人物题材方面,《党的女儿》第二季进行了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处理。大多数英雄人物纪录片会大量使用人物的文章、家书、遗书等,以第一手材料和第一人称叙事充分讲述,引发观众共鸣。而《党的女儿》第二季则有所不同,该片在保证内容新颖和出彩的基础上,减小体量,将每个人物叙事缩短至15分钟左右,采用“年轻化、轻体量、重情感”的表达,将其最具巾帼魅力的“高光”事迹和形象展现出来,以更好地击中观众的情绪点。换言之,是在大题材中找到小切口,除却主人公的自我讲述外,部分视角由第三方口述者娓娓道来,由村民切入叙事,由精神传承者和行业后辈讲述偶像故事,由亲属表达爱与敬意……这些用心的设计,以口述者特有的共情力和感染力带领观众重回历史场景,帮助他们解读女党员们的生命体验,赓续时代精神。纪录片没有因为“短”而缺失内涵,没有因为“小”而限制格局,反而为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新的模式——“简短化”叙事,更符合青年审美和网络审美。
扎根陕北50多年守护百姓健康的路生梅、高原上的“税花”李红菊、跨海送教的追梦人范徽丽、深海逐梦人侯静,以及“烈火中的玫瑰”喻梅,还有片中所展现的其他五位女党员,都是温柔且有力量的人。关于“来时路”的回顾、“未来路”的畅想,主人公或许有各自的答案。但对于人生路的选择,她们是相似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那便是把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作为一生的信仰与使命。在热情与平淡、理想与现实的交织中,纪录片中的每一位女性形象朴素而又鲜活。这种鲜明的个体叙事融于时代的音律中,因此显得更加坚定、更加令人为之动容。
从悠悠的百年党史,到精准的职业聚焦——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该片对党员干部故事的探索仍在继续。这部作品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细腻的个体叙述,以点到面精准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激励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由人物故事观照现实,去对标为国家、民族、人民而奉献的先辈,去成就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前途与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