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陈澄”:
寻找直播时代传统戏曲的全新打开方式
栏目:新视线
作者:潘讯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冲击下,传统戏曲行业举步维艰。艰难行进中,戏曲人在“自救”。他们在剧场空间之外嫁接新的传播载体,在“黏住”老戏迷的同时收获了新的青年受众,戏曲直播也让我们看到了春山曙色。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澄从2017年试水新媒体平台戏曲直播。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线下演出锐减,陈澄对网络直播投注了更多的精力。从2020年4月至今,她的抖音号“淮剧陈澄”已经发布了560多条短视频作品。2021年进行了16场直播,而今年仅前3个月,就做了25场抖音直播,累计粉丝量突破11万人。春节前,“中华淮剧”在哔哩哔哩上传了陈澄翻唱的淮剧版《神女劈观》,很快就赢得了250余万次的点播量,弹幕评论超过7000条,成为今年互联网上一部现象级作品。“淮剧陈澄”为什么能火?其中有诸多因素的汇集与催化。以国潮、国风为代表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全社会的整体复兴,哔哩哔哩、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深耕非遗文化积累的流量人气,《原神》作为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在全球形成巨大IP效应,等等。但是,作为传统戏曲人的陈澄在嫁接新媒体过程中展现出的传播意识和担当意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格外瞩目。“淮剧陈澄”为传统戏曲在直播时代找到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

  戏曲直播是传统艺术与网络技术的交融碰撞,对戏曲表演与传播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传统剧场表演模式中,被嵌入镜框式舞台的戏曲演出基本是演员对观众的单向输出,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即便存在,也是潜在的、隐性的、短暂的。网络直播则是对传统戏曲表演时空和演出场景的重要突破,卸去了戏装粉墨的演员,失去了“第四堵墙”的间隔、失去了戏曲程式的依傍,在直播间里与观众(网友)“短兵相接”。在戏曲直播中,观众可以深度参与,可以与演员全方位互动,这种交流与反馈缩小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观众在获得沉浸式审美体验的同时,对演员(主播)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探索,陈澄已经具备了清晰的新媒体思维,她能够娴熟掌握着直播间这个新型艺术生产场域。她并不是将数十年积累的舞台表演经验直接挪移进直播间,而是顺应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和受众特征,精心设计自己的“戏曲讲坛”。她演唱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也“科普”淮剧的唱腔、乐队、穿戴、化妆;她分享一位戏曲角儿是如何炼成的,也讲述父母亲等前辈艺人的奋斗故事;她为年轻人解密戏曲表演的台前幕后,还频频与网友“连麦”,说几句“私房话”……这是传统戏曲人对新媒体的主动调适,更是对新媒体的积极运用和充分驾驭。

  在网络空间里,陈澄拥有自己的文化自觉。她是一位直播者,更是一位戏曲人,这是“淮剧陈澄”走红背后更深层次的因素。围绕戏曲直播,笔者与这位艺术家有过多次交流,她对新媒体有一种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的清醒与把控。她看到网络平台给传统戏曲带来的传播赋能,也关注技术背后演员与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她说:“通过互联网包括直播间接触的,一定是舞台上接触不到的东西,其中涉及由演员的人格特征所释放出的‘有趣’的、多变的信号。”她用耕耘换来了“淮剧陈澄”的强大黏性,也用心思考黏性背后的成功密码。她曾对笔者分析其中的原因:“有老一辈艺术精华的独特魅力,有网友初次接触传统戏曲而产生的审美震撼,有青年粉丝在‘追戏’中与演员的气质融合。”在陈澄的讲述中,“人格特征”“气质融合”等观点引人深思。她对戏曲直播、网络文艺的思考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戏曲审美的心理结构与文化背景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如果我们顺着陈澄的思路,可以这样说,戏曲人的“人格”与“气质”,说到底就是传统戏曲精髓与中华美学精神在演员身上的积淀。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戏曲直播不仅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化,技术逻辑的融入也必将带来戏曲审美方式的更新,这是直播时代带给传统戏曲艺术更深远的影响。陈澄说:“我是把直播当作事业来做的!”在这位戏曲艺术家心目中,直播不再是应对疫情“寒流”的权宜之计,而是延展戏曲传播与拓宽戏曲传承的长远之道。在直播空间里,固然有网友、粉丝深度介入而形成的欣赏取向,但主播也绝非工具化的存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在网络文艺的直播时代同样适用,甚至于这种对象、主体的生成与转化更加迅捷频繁。主播需要因应网友的趣缘,也要引领网友的审美。陈澄深信,对网络直播的娴熟驾驭正可以催生传统戏曲的守正创新。我们一面看到她谨守淮剧艺术的典范正宗、程式法度。她以淮剧“代言人”的专业范儿,向网友讲述淮剧的前世今生、文脉源流、艺术精华。今年是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派创始人筱文艳诞辰一百周年,陈澄在几期直播中连续推出筱派名段,并亲身演绎《蓝桥会》《千里送京娘》《牙痕记》中的代表性唱段,展示淮剧的丰厚家底和流派纷呈。她在直播中回顾自己的艺术经历,向网友分析“澄腔”的代表作《祥林嫂·问天》《赵五娘·书房会》《小镇·救赎》等名段,传授运气、发声方法,润腔、行腔技巧,这种讲授与解析已经深入到艺术肌理之中。

  而在另一面,我们又看到陈澄主动适应“Z世代”群体欣赏习惯而做出的调整与创新。据《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90后、00后已成为抖音听戏剧的主力,占总观众的52%。淮剧版《神女劈观》的脱颖而出,蕴含着陈澄在受众群体变化中对戏曲传承创新的深刻理解。《神女劈观》的原唱是京剧演员,其音乐旋律糅合了京剧唱腔、曲调,又兼容了现代流行歌曲的发声与伴奏,中华戏曲与二次元画面在“硬”嫁接中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一种审美和谐。陈澄深知,成功的二次创作必须依托于《原神》大IP的枝干,因此,她没有“为唱而唱”。她理解了游戏《原神》的叙事情节,体验了“云堇”这个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翻唱设计时,她舍弃了直接搬用淮剧的传统唱腔,而是将淮剧的吐字、韵味恰到好处地融入京剧原唱中,创造出一种亦京亦淮、亦戏亦歌的音乐风格。在演唱中她有意将气息上提,用声音传递出“山谷传响”的空灵意味,更加贴近了青年人的欣赏趣味。当然,翻唱只是一种引流,创新也需要等待沉淀。对于戏曲表演艺术来说,直播演员即便是陈澄这样的艺术家,所呈现的表演状态也是不完整的,直播间里的“淮剧”不可避免碎片化、拼贴化的特征。作为一名从传统舞台艺术中浸润成长起来的戏曲名家,陈澄欣喜的不仅是翻唱《神女劈观》的火爆出圈,而是有更多的年轻粉丝走进直播间。他们不仅聊《原神》、听翻唱,还愿意欣赏到更多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淮剧名段。这是“淮剧陈澄”更大的收获。

  直播空间对于舞台空间来说不是迭代更不是取代,二者之间应该是有机融通。徜徉游弋在直播空间里,陈澄始终是将云端与现实联结起来思考,她期望培育更多网络戏迷和青年戏迷,她期望在疫情之后,有更多的青年观众走进剧场,用心用情观看一部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