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浙江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
健全文艺评论阵地 推动浙产文艺精品创作
——专访浙江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沈勇
“推出差异化、分众化的文艺评论产品”“团结引导更多有影响力的自由撰稿人、独立影评人、网站编辑、大众网评员等新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参与重点评论活动”“探索建立省市文艺评论智库”“实施浙籍文艺评论名家回归计划”……近日,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广播电视局、浙江省文联、浙江省作协等五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浙江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配套措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本报记者对浙江省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沈勇进行了专访,请他介绍《意见》的起草过程和相关内容。
求真求实定《意见》
中国艺术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筹备和出台的过程。
沈勇: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文艺评论界都非常振奋。浙江省委宣传部和浙江省文联非常重视,责成浙江省评协起草相关文件,把《指导意见》落到实处。这之后,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牵头,浙江省评协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文艺家协会,召开了座谈会,发放了调查问卷,向资深文艺评论家、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包括在高校和新闻界工作的文艺评论工作者等征求了意见。
通过征求意见,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大问题:首先,保障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对文艺评论重视程度不够,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咨询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很多文艺评论成果都不能纳入评价体系之中;其次,当下文艺评论生态有待改善,对互联网评论力量的团结引领力不足;第三,人才培养重视不够,文艺评论领军人才不足,人才结构失衡。
整合这三个问题和相关意见,我们提交了《意见》初稿。省委宣传部还征求广电部门、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作协等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最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浙江文艺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国艺术报:从征求意见到《意见》出台,您在参与《意见》制定的过程中有怎样的体会?
沈勇:我觉得这个实施意见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真”,一个是“实”。《意见》是以问题意识来引导制定的,我们真真切切地寻求改变过去文艺评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都特别扎实,具有可操作性,对未来的工作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守正创新促发展
中国艺术报:您刚才提到的三个问题,在近日印发的《意见》中也全部落到了实处,提出了相应措施。比如,对于保障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很多高校并不会将教师和学生篇幅较小的评论文章纳入成果评价和考核体系之中。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意见》是怎样回应的?
沈勇:《意见》提出:“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调动高校教师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正在推进将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到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之中,据我了解,有关高校也在做具体的工作。对于何为“重要成果”,我们会出台认定标准,比如会参考被主流媒体转载、网络浏览量等指标,这个标准正在慢慢完善。
同时,我们也致力于通过浙江文艺评论奖调动高校师生的积极性。中国评协之前已将3000字以下篇幅的短篇文艺评论文章纳入到“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之中。从第五届浙江文艺评论奖开始,浙江省评协除了跟随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增设短篇文艺评论文章类别的评奖之外,另外也设置了“网络文艺评论”类别的奖项。我觉得这对引导和调动高校师生投入到文艺评论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艺术报:《意见》很注重网络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团结引导更多有影响力的自由撰稿人、独立影评人、网站编辑、大众网评员等新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参与重点评论活动”。
沈勇:活跃在网络上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有时候他们短短的两三百字会比报刊上两三万字的文章更有影响力,而且他们也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观点,所以这部分文艺评论工作者不容忽视。
面对新情况,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因此,浙江省评协专门设立了网络文艺与评论专委会和文艺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专委会。组建文艺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专委会是为了将在媒体中工作的文艺评论工作者组织团结起来,我们相信他们可以改变过往文艺评论中的一些弊病、陋习,发挥独特的作用。另外,如前所述,浙江文艺评论奖也设立了“网络文艺评论”类,这类奖项的评价标准跟过往的文艺评论作品不同,更关注阅读量、浏览量、被主流媒体转发的次数等。通过这类奖项,把新的文艺评论工作者团结起来,这是我们要努力做的工作。
中国艺术报:除了自由撰稿人、独立影评人等新的文艺评论工作者,《意见》中也提到了“探索建立签约文艺评论家制度,实施浙籍文艺评论名家回归计划,加强‘艺术乡贤’联系服务工作”。
沈勇:是的。在过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仅仅依靠浙江省内的文艺评论家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要放眼全国,把全国文艺评论家的智慧都吸收进来,促进浙江文艺精品创作。未来我们将组建专家库,把各个艺术门类的顶尖专家纳入其中,可以以重大文艺创作项目为基准签约,也可以以年限为基准签约,集合大家的智慧,依靠广阔的视野,来服务于浙产文艺精品创作。
另一项措施是加强“艺术乡贤”的联系服务工作,我们希望能引入那些在各文艺领域有一定造诣又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建设出力的乡贤,为他们搭建平台。在浙江省评协承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上,浙江省文联已经聘任了毛尖、厉震林等首批6位“艺术乡贤”。
良性互动增活力
中国艺术报:如您所说,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助力文艺精品创作,《意见》中也提到了文艺评论工作要“加强与文艺创作主体的良性互动”“建立评论和创作互动机制”。在未来的工作中,浙江省评协怎样推动两者的“良性互动”?
沈勇:首先,是让文艺评论前置于文艺创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将文艺评论工作前置于文艺创作,以国家和浙江省对文艺创作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文艺创作的自身规律,组织文艺评论家深入介入“创作一线”,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对相关创作进行创作前的论证和指导、创作过程的引导和评论。
其次,我们会组织专业文艺评论工作者、浙江省评协下属各专委会专家、高校中的文艺评论社、高校学生等就当下创作热点进行评论,写文章、拍视频,将其推荐到主流新闻媒体。另外,我们也会充分发挥签约文艺评论家和“艺术乡贤”的作用,与文艺创作主体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