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曹正百年诞辰古筝音乐会在京举行——
“筝扬国韵”,纪念“中国古筝一代宗师”
栏目:本期视点
作者:初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古筝演奏家苏畅(左)、程皓如(右)与打击乐演奏家郑瑀(中)合奏古筝曲《夜深沉》 中国音乐学院供图

  11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筝乐学术交流季活动首场音乐会“筝扬国韵”——纪念曹正百年诞辰古筝音乐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精彩上演并同步网络直播。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国乐系、研究生院联合承办,中国音协古筝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协办。

  曹正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古筝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是中国音乐学院1964年建校的元老教师之一。他作为中国古筝专业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一直从事古筝教学、演奏及理论研究工作,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古筝专业人才,为新中国国乐体系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赞誉为“中国古筝一代宗师”。

  本场音乐会集合了全球优秀古筝艺术家代表,协同10余个国家的音乐名家、海外古筝名家,国内各省、区、市艺术高校和艺术院团的40余位老一辈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优秀中青年古筝演奏家等参与其中。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筝乐名家通过云端共同纪念曹正先生。

  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郭震担任总导演,以纪念短片拉开帷幕。短片中,曹正演奏的《渔舟唱晚》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听众最为耳熟能详的筝曲之一。中国音乐学院筝乐团的演奏员通过演奏这首乐曲与曹正先生展开一场跨时空音乐“对话”。屏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筝友在地标性建筑前演奏古筝的画面,充分体现出筝在全球的广泛传播。

  《鸿雁捎书》由曹正女儿田力演奏,通过滑音模拟鸿雁的鸣叫声,用花指(装饰音)和音节的变化描绘群雁空中飞翔的形象,表达了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感情,传递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高山流水》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浙派古筝名曲。该乐曲音韵古朴,格调高雅,情景交融。全曲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由古筝教育家、演奏家项斯华演奏,以“大撮”技法表现了高山的巍峨雄峻;后半部由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张珊弹奏,以“花指”技法描绘出流水的各种形态。《中州古调联奏》由曹正侄女郭琳与随曹正习筝的张旗共同演奏。该乐曲由《小开手》《自由花》《上楼》 3首流传于河南遂平一代的筝乐小曲连缀而成,具有浓厚的地方音乐韵味,曲调轻快、旋律质朴。

  《银河碧波》由中国音协古筝学会名誉理事范上娥弹奏引子,音乐会现场由杨雨桐、李寒、王钰、张佳康4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古筝的学生演奏,为听众描绘出和风吹拂、渠水涟漪、碧波荡漾的美丽图景。《战台风》是筝演奏家王昌元1965年创作的一首筝独奏曲。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发展了浙江筝派的传统演奏技法,创新运用了扫摇、轮抹、扣摇等指法。王子旭、刘久暄、焦麒睿3位演奏者均是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他们的表演气势磅礴、一气呵成,成功地塑造出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曹正生前十分关注各地方流派筝乐的发展,他亲自走访河南、山东、广东等地,遍访当地筝人,对潮乐及其它地方乐种颇有研究。来自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音乐(潮州筝)传承人林乔与潮州二弦、竹弦演奏家林吉衡共同为观众带来潮州筝曲《寒鸦戏水》(林毛根版本)。这是传统潮州音乐的十大套曲之一,也是潮州“重六调”中最著名的一首乐曲。他们的生动演奏极具感染力,使听众仿佛置身于深秋时节,营造出寒鸦不畏寒冷在水面嬉戏的情境。一首传统筝曲,也回应了曹正对筝乐“茫茫九派流中国”的美好期许。

  《夜深沉》原为一首京剧牌子曲,以昆曲《思凡》中《风吹荷叶煞》曲牌为基础,经过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改编为古筝曲。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古筝演奏家苏畅,青年古筝演奏家程皓如,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郑瑀以富有层次的演奏共同演绎了这首作品,充分表现出当代专业音乐院校青年音乐家的热情与专业素养,使古筝的迷人魅力得以充分展现。

  新编作品《渔舟唱晚》以曹正和二胡演奏家、教育家朱郁之早年合作改编的筝、胡琴二重奏版本《渔舟唱晚》为蓝本,再度编配而成,是青年作曲家陈哲专为这场纪念音乐会而作。本首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许知俊担任指挥,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乐团成员与中国乐派国乐团部分成员共同演奏。群筝和笛、埙、大提琴、打击乐交相辉应,以更为丰富多样的声音色彩重新描摹了晚霞满天、一派生机的宏大景象,体现了时代精神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会首尾以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相呼应,全场共同向以曹正及以其为代表的老一辈筝人致敬,彰显出当代古筝发展的多元和创新,也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