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指挥家杨洋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携手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和小提琴家柳鸣、大提琴家朱琳共同登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生活的歌唱”的音乐会。在本场音乐会中,德奥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大师马勒和中国作曲名家丁善德的作品同台上演。音乐会开场前,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北京国际音乐节组织委员会执行主席邓榕,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向上海交响乐团授予了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的荣誉。上海交响乐团也成为了继中国爱乐乐团后,第二支荣获这一荣誉的交响乐团。
1911年5月18日,古斯塔夫·马勒在维也纳逝世。马勒是德奥浪漫主义晚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当时最著名的指挥家。马勒作为德奥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个人创作极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艺术表现力。他的交响曲和艺术歌曲迄今仍是检验一支交响乐团演奏水准的试金石。尤其从20世纪以来,能够出色演绎马勒作品,成为了优秀的乐团、指挥家的标配。
同样在1911年,11月12日,丁善德在中国江苏出生。曾作为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名誉主席的丁善德,17岁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开始系统学习古典音乐。1934年录制贺绿汀钢琴曲唱片,成为第一位录制唱片的中国钢琴家。1947年远赴法国,跟随著名作曲家布朗热学习,与皮亚佐拉、菲利普·格拉斯等作曲家师出同门。学成回国后,丁善德创作了大量中国艺术歌曲并投身音乐教育事业,新中国音乐事业中诸多知名音乐家都出自其门下。交响作品《长征交响曲》和声乐套曲《滇西诗钞》等作品迄今仍被经常演绎。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邹爽所说,为纪念马勒逝世110周年和丁善德先生110周年诞辰,北京国际音乐节特别策划推出了马勒对话丁善德主题音乐会,以上演东西方两位作曲大师艺术歌曲的方式,纪念马勒和丁善德,更纪念东西方古典音乐文化的延续与继承,纪念前辈大师对我国古典音乐事业迈出第一步所奉献的一生。
《少年魔号》是马勒最具代表性的声乐套曲。本场音乐会上袁晨野挑选的就是套曲中很有代表性的《是谁创作了这支小曲》《安东尼向鱼布道》《莱茵河传说》《起床号》与《少年鼓手》这5首。袁晨野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嗓音,极佳展现出马勒艺术歌曲中诗意与冷峻并存的艺术特色。与之“对话”的则是丁善德的两部艺术歌曲作品——《爱人送我向日葵》宁静中深情款款,是丁善德笔下最美的乐曲之一。《滇西诗钞》源自丁善德晚年的一次灵感迸发,他读到一位中学老师戴洪麟到云南旅游后所创作的诗歌,从中获得启发写下了这组歌曲。虽然《滇西诗钞》中五首歌的题材各不相同,但均是以游人的眼光感叹滇西之美,因此有了明确的主线。“《爱人送我向日葵》就像一幅西方油画,明亮美好,充满着深情。《滇西诗钞》则是中国的水墨山水画,诗意盎然。”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对丁善德艺术歌曲的演绎很具有说服力,夜莺般的歌喉与东方韵味的音乐相得益彰。
丁善德的《C大调钢琴三重奏》是中国室内乐发展历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丁善德室内乐艺术的代表作。本场音乐会上,小提琴家柳鸣、大提琴家朱琳和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演奏了由作曲家邹野根据这部作品改编的《小提琴与大提琴二重协奏曲》,不仅让观众得以从更为宏大的视角上欣赏这部作品,同时也别具两代中国作曲家传承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