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大学》研讨会在京举办——
青春与理想、信念与坚守,
这里的大学精神很动人……
栏目:观察
作者:本报记者 李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纪录电影《大学》海报

  一所清华园,4位清华人,3年跟踪式纪实拍摄,纪录电影《大学》在今年暑期档公映后,收获了理想的票房与大量的好评。高考、毕业、入职、退休……这部电影呈现了清华园里4位站在人生路口的清华人的理想与现实抉择: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严韫洲,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的学府;在清华攻读9年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经历一番抉择后挥别象牙塔,坚定地去往基层践行“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回国入职清华大学天文系,大胆提出“仰望星空”的设想,希望为中国制造一台世界领先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年逾八旬的院士钱易迎来了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步履不停。《大学》真实记录了一所清华园与4位清华人的故事,再现了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与理想、信念与坚守。影片为全清华创作团队制作,3位导演孙虹、王静、柯永权均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由中国影协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的电影《大学》研讨会日前在京举办。张宏、尹鸿、康伟、赵捷、李舫、宋智勤、覃川、何苏六、乔锦忠、谭政等专家学者,与雷建军、梁君健、孙虹、王静、柯永权等影片主创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影片的艺术特色与创作得失。

  导演孙虹介绍,《大学》主创团队3年来拍摄素材超过1000小时,而最终呈现在银幕上的时长仅为110分钟。“我们遵循‘直接电影’的创作方式,默默等待精彩故事的发生,尽可能客观地做观察者与记录者,捕捉真实的情感瞬间和动人的故事,力争让影片具有真实的魅力。 ”孙虹坦言,《大学》具有纪录电影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殊之处,“影片的题材首先就是一次挑战,过去的国产纪录片更多关注的是相对边缘的人群,展现当代主流青年人群的题材并不多见。但青年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这个题材其实是很有表现价值的。”

  要表现大学,却不拘泥于大学,是《大学》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影片中的大学不仅仅是清华人的清华大学,也是每个人的大学。我们通过对大学的表现,折射了大学的精神,更展示了每个人追寻自己理想的过程。”孙虹表示,影片创作时间长达3年,在此过程中每个主创都在思考:大学精神到底能给当代青年人带来什么?“我们最终的结论是‘理想’。青年人实现理想、造福他人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散发出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是大学精神最重要的价值展现。”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竭尽所能增强影片的可看性,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我们没有采用画外音的解说词和过多的采访,而是用生活的情节和故事带观众进入故事中去,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形成天然的悬念,并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情感来打动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 ”孙虹表示。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认为,《大学》是一部具有人文精神、探索意义和鲜明主题的优秀纪录片。“影片主要表现了4个人物,展现了4种状态,分别是:怀着期待与憧憬‘进清华’的严韫洲、以谦逊的态度和坚守的内心‘守清华’的钱易、因初心而回归的‘来清华’的蔡峥、因对明天的向往而艰难选择‘离清华’的宋云天。”张宏表示,“处于这4种状态中的4个人,又相对应地体现了4种精神,分别是奋斗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也充分彰显了‘清华人’的精神风貌:家国情怀、外圆内方、天赋使命、厚德载物。”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大学》是当下纪录片创作中的一股清流,影片流畅、沉着而自信,充满了诗意的光辉,讲述了一群既充实又有光辉的人物的故事。“片中的4个主要人物都散发着各自的光芒,这种光芒既来自大学,也来自他们自己;既来自历史,也来自现实和当下,让人能够产生共情。”在康伟看来,影片起步于清华大学又不止步于清华大学,影片所表现的精神,与清华大学校歌中的几句歌词——“大同爰跻,祖国以光”“肴核仁义,闻道日肥”“器识为先,文艺其从”“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形成了强烈的呼应,展现了一种使命感和家国情怀,体现了仁和道的辩证关系,也彰显了大德和大美。

  在纪录电影《大学》中,《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看到了人文情怀、忧患意识、创新精神、报国之心,以及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影片紧紧贴着大地行走,葆有纪录片朴素的本心。片中的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规划都非常清晰,他们富有理想又脚踏实地,同时又拥有一颗高昂的头颅和一颗高傲的内心。”李舫称。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则认为,《大学》是一部三观极正的作品,展现了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影片表面上没有展现时代,其实片中的每个人物都在折射时代。“影片的4个主人公既平凡又不平凡——他们都是天之骄子,但在清华校园里又都是普通人。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个性迥异,却都在做着十分了不起的事。”何苏六表示,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一个人应该做长久的、有价值的事情”具有点题的意义,“这句台词尽管看上去很平淡,其实格局很大。片中4个主人公为理想而坚持、而奋斗、而付出的过程,灿烂且浪漫。他们为时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要做自己,要遵从内心,更要做有价值的人。”

  《大学》中大量动人的细节,令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中央新影集团副总裁赵捷印象深刻。“整部影片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展现着一种可贵的‘真善美’——科学的真、人性的善和艺术的美。片中我最喜爱的一个人物是宋云天,这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典型人物。他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当他在过年回河南老家用家乡话说出‘我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时,就证明他的双脚还深深地植根于大地。”看过影片后赵捷才知道,清华大学有举办赤足运动会的传统,“这种赤足的状态与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形象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和颇有深意的呼应,彰显了影片的思想深度。”赵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