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文联组织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进行主题座谈,与会评论家表示——
文艺评论有“抵达性”才有说服力
“当下文艺评论要改变重技术轻内容的文风倾向,增强贴近性、时效性、抵达性,提升说服力和感染力。”
“短评、微评、短视频等形式也是扩大文艺评论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应该好好利用起来。”
“可以将文艺评论作为推动高校人文社科领域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
……
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在文艺评论界引发热烈反响。8月20日,北京市文联组织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召开学习贯彻《指导意见》专题座谈会,畅谈学习体会,并围绕“如何做好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明确了方向和职责。
谈到当下的文艺评论生态,参会评论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艺报》艺术部主任、编审高小立特别阐释了对文艺评论“抵达性”的理解:“现在的很多文艺评论都没有贴近性,没有贴近性就不可能有抵达性,也就谈不上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在高小立看来,所谓“抵达性”是指评论者要让普通读者及创作者、其他评论者等看到并看懂文艺评论,“文艺评论要直抵人心,不要过于晦涩。只有抵达了人心,评论才会有说服力”。
为什么一些文艺评论作品让人难以理解,高小立引用了一位学者的说法:“有些文章为学术而学术,从内容、提要到关键词,从引文注释到参考书目,帽子很大、靴子很高、皮囊很厚,看似很学术化,实则言不及物。”中国国家话剧院研究员颜榴认为,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评论文章就相当于空口文章。“评论家像桥梁一样,连接着文艺作品和受众,如果评论家不能把文艺作品的美妙之处或问题所在阐述出来,就不能打动受众,也不能对创作者产生影响”,所以“评论家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尤其是在当今网络时代,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很容易被各类大数据、算法带偏”。
“在我看来,文艺评论和更加专业的学术论文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如果文艺评论既能达到学术论文的思想高度,又通俗易懂,何乐而不为呢?”提到文艺评论写作者应具备的素养,中国戏曲学院《戏曲艺术》编辑部主任、编审赵建新认为,要达到“思想性与感染力兼得”的高度,“需要评论者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锻炼出扎实的功力”。
参会评论家们还强调了文艺评论所需要的批评精神。“现在有一种现象,当评论者提到单个作品时,总是觉得某个作品还不错,满是赞扬;但谈到整体的文艺创作时,却显得比较忧虑。”高小立认为,对于文艺作品,评论家应该展开建设性的批评,“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推动形成创作共识、评论共识和审美共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疆锋说:“我们的文艺评论要坚持批评精神,这对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发展都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会上,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杜德久对《指导意见》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解读与阐释,他表示,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要主动参与协会组织的论坛、研讨、座谈等各类活动,积极撰写文艺理论评论文章,为推动北京文艺评论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的工作举措,已组织协会主席团成员撰写《意见》学习体会笔谈,建立文艺评论现场观摩机制,推出文艺评论新品牌“坊间对话”。接下来,还将启动“文艺评论系列课程”研发及录制工作,组织文艺评论家撰写北京文艺行业发展报告,在相关媒体开设北京文艺评论专栏,充分发挥文艺评论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首都文艺评论事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