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戏曲院团剧目生产的前台
——谈京剧制作人的职责与素质
栏目:观察
作者:杨俊峰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制作人对于京剧行业而言,是一个新兴工种。近年来,全国不少戏曲院为提升艺术质量、增进生产效率、控制投入产出比,逐渐注重“向管理要出路,向管理要生机,向管理要观众,向管理要效益”。于是,制作人越来越多地走向戏曲院团剧目生产的前台。尽管根据制作人机制确立程度的不同,制作人权利的大小因时、因地、因戏而异,且常以“制作人”“剧目制作”“剧目统筹”等不同说法出现,但其工作内容大体相同。本文着力探讨制作人在京剧剧目生产中所应具备的职责与素质,以期增进戏曲界对这一重要角色的认知和理解。

  京剧制作人应具备判断力与规划力

  首先是艺术判断力。制作人须熟悉和掌握戏曲的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艺术规律、生产流程,具备类似艺术总监式的鉴赏和选择能力;继而对剧组所选定或备选的艺术家的才能、风格予以清晰判定;对剧目所确立的艺术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予以合理判定。第二是市场判断力。制作人应对剧目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前景具备预先判断,并以这一判断为基础,在制作过程中把握市场导向,增强受众吸引力。如果剧目以社会效益为重,则制作人同样须对社会效益目标进行设定。第三是预算判断力。剧目制作经费的编列与把控是制作人的核心工作。制作人须依据艺术判断与市场判断,对经费支出的重点项和优先项作出清晰选择,将预算最大程度地倾斜到事关艺术质量和市场前景的核心部门和核心事项上。

  随着艺术判断的产生,制作人须做出合理、详尽、明晰的规划,包括目标规划、日程规划、预算规划等,并将规划有选择地告知剧组成员,使剧组从宏观上达成对艺术生产目标的共识。

  京剧制作人应具备组织力与执行力

  首先是对剧目生产部门的有效组织。制作人须对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化妆、道具、宣传、营销、演出、资料等所有部门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目标、工作进度、工作效果了然于胸,与各部门实现有条不紊、顺畅无碍的沟通,及时解决各部门的需求,有效平衡各部门的关系,使各部门始终围绕生产目标行事。第二是对剧目生产进程的有效组织。制作人应对生产进程进行阶段划分,对每个阶段的目标、进程、预算进行分解,组织各部门严格完成各阶段工作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戏曲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决定了一些部门的工作周期相对较长,因此戏曲制作人在制定规划和组织生产时须打出富余、留出空间,确保规划顺利实现。

  在组织实施中,执行力是关键。制作人应依据前期制定的目标规划、日程规划、预算规划严格把控生产进程,对剧目整体和各部门的工作进度设置量化标准,在时间表和完成度两个维度进行把控,严肃对待不合理的拖延与失准。

  京剧制作人应具备应变力与调整力

  在剧目生产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类意外情况,例如资金的突变、各部门进度的失衡、突发不可抗力事件等。尤其京剧行业尚未形成十分严格、高效的市场化机制,意外因素较多,而一切意外都会影响生产规划的实施和完成。因此,京剧剧目生产对制作人的应变和调整能力要求较高。首先,制作人应在前期规划时留出足够的富余时间,做好突发情况预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到提前设想、提前准备、提前防范。第二,制作人遇到突发情况时,须立即根据具体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根据轻重缓急、主次关系,对整体和局部重新制定规划,并将规划有选择地告知剧组成员。第三,制作人在危机处理中,须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增强完成目标的使命感和信念,并以此最大程度地确保执行力和完成度。

  京剧制作人应具备坚持能力与妥协技巧

  有位著名导演曾言:“手捧一瓢水,五指不漏缝。”意为剧组各部门唯有同舟共济、严丝合缝,方可把艺术目标和艺术品质装在手心,捧给观众。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除了导演等艺术负责人的统领外,最重要的是制作人的不懈坚持。业界行话讲:“再怎么难,也不能让事情掉地上。”通俗的言语道尽了制作人的甘苦。“坚持目标、坚持规划、坚持质量、坚持时间”,这四个坚持需要制作人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忍耐。也只有在制作人的不懈坚持之中,“五指不漏缝”地捧给观众一台戏曲精品,才成为可能。

  有坚持就意味着有妥协,妥协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妥协同样是一门艺术。面对有限的资源,面对有些无法改变的现实,制作人须根据规划目标,厘清主次关系,做出关键选择。为确保事关艺术质量和市场前景的核心部门和核心事项,对局部问题予以适当妥协也是必要和明智之举,毕竟绝对的完美可遇而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