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汇聚人生 碗中尽看长安
——评话剧《长安第二碗》
栏目:品味
作者:张语洋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许多人提起西安,关于这里的美食,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一定是牛羊肉泡馍。但除了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也是西安人的心头好。然而,在媒体传播飞速发展、交通便利、国内外各地域美食已无明显界限的今天,葫芦头泡馍却属于出了西安便很难吃到的一种“限定美食”。葫芦头泡馍不同于牛羊肉泡馍,它是以猪大肠和生面锅盔作为主要原料,掰馍的时候不用像牛羊肉泡馍那样掰得细碎,只需随心而已,合适就好。

  作为一个在外求学多年的西安人,每次回家让我心心念念而迫不及待就要吃到的美食里,葫芦头当排第一。而今天所谈论的这部由西安话剧院出品的话剧《长安第二碗》,正是以一家葫芦头泡馍馆为背景,讲述了经营泡馍馆的秦姓人家40年的悲欢离合,其人物塑造立体多元,性格鲜明,故事完整,情意绵长,世情百态展露无疑。三小时的演出中满满都是长安味道,而跳出地域文化的外壳,它紧扣大时代的变迁,内里更有细腻而深厚的对于普遍情感与人性的追寻思考,正如一碗热气腾腾的葫芦头泡馍,令人热泪盈眶、回味无穷。

  全剧以时间节点划分为五幕,分别是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以及2018年。每一个时间节点都选用了代表那一特定年代的流行歌曲,例如1988年的《潇洒走一回》、1998年的《相约98》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营造出特色十足的时代氛围,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在每一个十年的后院聚会中,剧中人物都会带着新的故事、新的社会身份走上舞台,创作者们以其细致入微的方式,将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在有限的时空中打磨并呈现到至臻境地,让观众在每一次换幕时,灯光暗下去又重新亮起来的刹那抱有无限期待。自1998年消防官兵秦二宝因公牺牲后,秦父秦存根在每一幕的结尾处都多了一个打着灯笼探看的动作。这一细小的动作将多种情绪杂糅,制造留白,意味缅邈:既呼应了二宝牺牲消息传到家里后,秦父说无论多晚都等儿子回家的台词,又表现出了对未来的探寻。秦父是在探寻一个小家的前路,也是一个小家被命运裹挟而不得不面对其中所充满的未知与可能。

  本剧第一幕的分锅盔和最后一幕的分房子也许是令观众最难忘的情节,同样是“分”,一首一尾是为呼应。第一次的分是由于生活所迫,一家人不得已饿肚子,而家中的孩子们都把自己的锅盔掰出一块给父母,秦存根夫妇感动不已,大呼孩子们是长大懂事了;而后一次分则是分房子、分家产,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物质方面谁也不缺,反而没有当初的谦让和懂事了。这也向所有人抛出了哲学性的问题,为何在物质丰满的今天,人们反而更汲汲于富贵,更显贪得无厌?当经济利益撞上养育之恩、手足之情时,人们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我想在这部剧的演绎中,每个观众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话剧也根据剧情与人物的命运走向多处运用秦腔选段,一方面达到了宣传陕西地方文化特色的效果,起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作用,另一方面探索了“古为今用”“古典文化,现代传承”等更为深刻的议题。秦家的小女儿燕妮自小就对秦腔有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如愿成为一名秦腔演员,面对戏曲文化的式微,秦存根一直鼓励女儿好好唱戏,燕妮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职业追求,面对各种各样困窘的局面一直坚守对秦腔的热爱,最终唱成了“角儿”。燕妮在与秦腔相伴成长的40年中,也做了现代摇滚乐与传统秦腔融合的尝试,流行音乐与传统戏曲进行对撞,产生出了和谐的美感与韵律,不禁叫人眼前一亮。此外,《逼上梁山》《铡美案》《祭灵》《探谷》等经典秦腔选段都在本剧中得到了精彩演绎。其中《祭灵》这一唱段惹得不少在场观众潸然泪下,“满营中三军齐挂孝,旌旗招展雪花飘”句一出,便将退伍军人秦二宝参加西郊救火事件而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怆烘托到极致。

  本剧在舞台布景、道具方面亦是可圈可点,细节独具匠心,融入历史感与人情味,与故事背景和情节非常贴切。舞台的背景是一幅西安城市地图,每换一幕地图都根据年份而变化。观众可以在三个小时中,与剧中主人公一道见证古老的西安在原本唐长安城的棋盘格局规划下,逐渐扩大。地图上面代表着居住密集度的小灯也在40年间从稀疏变为繁星满天。而“长安第二碗”泡馍馆后院的餐桌也是一年比一年大,从1978年一张小小的方桌,连一家人都坐不下,到2018年一张大圆桌,父母与7个孩子各自组建的家庭都围坐起来仍绰绰有余。这40年中,国家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在进步,经济在腾飞,民生在完善,一切都映射在背景的地图与舞台正中的餐桌之上。而那幅地图中最显眼的核心建筑不是钟楼,也不是大雁塔、兵马俑,而是永宁门。西安人称它为“南门”,是西安城墙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城门,正如其名“永宁”,与“长安”遥相呼应,寓意着对家国最诚挚的期许与祝福。

  剧中秦四宝遭到婚姻与事业的双重打击后,要跳城墙,并且多次愤懑扬言一定要离开这个“鬼地方”,而秦母痛心疾首地说道:“长安长安,你走到哪儿,哪儿有长安好啊!”就这样简单一句话,不知勾起多少三秦游子的思乡之泪。最后一幕选用的流行歌曲是在自媒体平台上大火、由程渤智主唱的《西安人的歌》。笔者曾无数次在各种与西安有关的短视频中听到过这首歌,而只有这一次,看着舞台布景上闪烁着城市繁星的西安地图,清泪涟涟。

  话剧《长安第二碗》对于一个西安人来说,最令人动容的是骨子里抹不去的乡情,是胃里不曾变换过的对葫芦头泡馍的眷恋。它能唤起深厚的乡土情怀,让我们在外忙碌之余可以痛快地热泪盈眶,同时我们也为其能够传播长安文化、长安美食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对于更多的人来讲,它所凝聚的深情厚意、展露的残酷坎坷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故事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酸甜苦辣浓缩成一个家庭在历史片刻的悲欢离合,给人以灵魂拷问,也给人救赎热望,是直击心灵的震撼。话剧《长安第二碗》有一种催发共情的魔力,而这种魔力不是其他,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所组接、积淀而来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