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名地白云山,绿色茶园万亩山。坦洋红茶真是红,进去外国手艺工。”一曲清脆响亮的福安评话《闽东红茶 福安坦洋工夫》响起,来自福建福安的坦洋工夫茶走进了北京恭王府博物馆——6月10日这天,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支持下,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宁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传承技艺美丽中国·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精品展”系列活动在恭王府开幕。
“据史料记载,20世纪初期,坦洋工夫茶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此次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坦洋工夫茶能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足见其功力。”坦洋工夫茶研究专家李健民介绍。根据资料,坦洋工夫茶源于福安境内白云山麓的坦洋村,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村有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者,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社口镇坦洋村这个古老茶村因地制宜,通过茶叶定级、改良茶种、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等途径,逐渐提高了质量,打出了品牌。李健民表示:“这些年来,坦洋茶人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使坦洋工夫茶的名声越来越大。”
此次在恭王府举办的展览上,以坦洋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坦洋工夫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主线,通过四大板块,集中展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的保护研究成果。除了展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的传统工具、设施设备、代表作品、传承谱系外,还展出了相关扶贫工作文献、档案影像,并配合福安传统音乐、曲艺、舞蹈等非遗项目。观众可以在展厅搭建出的老字号店铺情景空间里,近距离观赏老式茶盘、茶碟、茶箱、茶筛、揉捻机、畲族采茶女服饰等50余件实物藏品,也可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现场体验筛分、揉捻、烘焙等制茶技艺并品尝工夫茶。
巧合的是,“传承技艺美丽中国·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精品展”系列活动当日,正值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公布,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在展览现场,坦洋茶场场长郑明星现场展示了坦洋工夫茶的筛茶技艺。“这些技艺都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每个动作都有它自己的要点,要非常细致地去拿捏。”郑明星表示,这些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如今也成了坦洋工夫茶制作过程中的特色,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要传承好茶文化和制茶技艺,就要加大对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和茶叶企业家的培养力度。”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认为,有关部门应该集中培训年轻的传承人和有潜力的企业家,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提高企业家的管理水平,“双管齐下,才能让坦洋工夫茶更好地传承下去”。
“茶叶是福安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2020年,福安茶产量2.84万吨,产值17.6亿元,综合产值90亿元。”福安市副市长张为明介绍,坦洋工夫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以品牌建设为主导,生态茶园建设为基础,推进了坦洋茶产业转型升级,也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展示和考察坦洋工夫茶的发展历程,可以充分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对非遗文化传播的要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冬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