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新枝:赣南采茶戏艺术传承与研究的新发展
栏目:艺林
作者:肖艳平 杜思慧  来源:中国艺术报

  赣南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在这片历代客家人耕耘的土地上,孕育与传承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类,如高亢质朴的兴国山歌、庄重深沉的唢呐公婆吹、如戏似曲的赣州南北词等。而以活泼俏皮、灵动诙谐著称的赣南采茶戏是明末清初以来一直深得广大普通民众喜爱的一种戏曲类型。早在清乾隆年间陈文瑞《南安竹枝词》中,就有“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的记录,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民间的表演盛况。由于当时的表演内容与封建礼教相悖,官府曾一度禁演采茶戏,但它以草根性的特点依旧活跃在民间。在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歌、舞、戏三位一体的戏曲表演样式,以及男低女高、男走女摇、男逗女俏的表演特色。新中国成立后,赣南采茶戏开设了科班,整理了剧目,拍成了电影,制作了唱片,出现了名角,还走进了中南海怀仁堂。然而,随着院团改制、院校合并、艺人转行、表演市场低迷等一系列原因,赣南采茶戏曾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度出现衰弱的迹象。

  艺术重在传承。在深圳大学日前举办的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网络学术论坛——“变与不变:客家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上,各路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层面探讨赣南采茶戏传承和研究等问题。既肯定了以赣南采茶戏为基础创作的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等客家舞台作品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反响,同时提出当下的重要任务是:深入采茶戏剧种的学术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挖掘民间老艺人和艺术家口述历史等方式,形成系统完整的采茶戏发展史。在剧团实践方面,江西省歌舞剧院院长杜欢表示,如何既保留客家音乐原汁原味的基础,同时不断探索符合年轻听众审美,创作出融现代和传统于一体的客家艺术作品,是客家文化传播的关键。

  近十几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与当地高校、表演团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作表演上形成了多元一体、同步推进的新发展模式,推动赣南采茶戏焕发出更多生机与活力。

  人才培养是一个艺术种类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赣南采茶戏探索出“专科——本科——硕士”的教学体系,吸收各类型人才,逐渐形成了专业化、规模性、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15年起,赣南师范大学设立了“赣南采茶戏表演”研究方向,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2016年,该校设立区域音乐舞蹈文化研究方向,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赣南采茶戏艺术。同时,该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了“赣南采茶舞”“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等课程,聘请国家级传承人陈宾茂作为兼职教师,探索形成了特色化教学体系。赣州师范专科学校近年来也面向各县招收赣南采茶戏专业学生,培养县市专业剧团演员。此外,赣州市中小学也将赣南采茶戏引入音乐课堂,成为学校美育的重要部分,如江西省教学名师郭燕玲团队的探索。

  近年来,赣南采茶戏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2015年,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赣南民间区域文化艺术中心成立,逐渐形成了人才聚集效应,设立了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研究团队,聘请专家讲学,开展学术调研,取得了多项代表性成果。围绕赣南采茶戏,立项了国家社科基金( 《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特征研究》)、国家艺术基金(《赣南采茶戏人才培养项目》)、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赣南采茶戏唱腔艺术人才培养》)等十余项课题,出版了《赣南采茶舞蹈研究》《大数据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保护》等多部著作。赖丹的《赣南采茶舞蹈研究》是其中的代表,该著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采用艺术形态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脱胎于赣南采茶戏的舞蹈表演样式,并将之理论体系化,这对赣南采茶舞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此外,刘斌等多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戏剧》《北京舞蹈学院学报》《中国音乐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传统表演艺术需要不断推出新作品才能使其永葆青春。近年来,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以及各县表演团体一直致力于专业剧目的创作与演出,相继推出了歌颂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永远的歌谣》,以杨荣显一家八兄弟争当红军并全部壮烈牺牲的真实故事而创作的《八子参军》,以华屋红军烈士村脱贫攻坚的真实事例和“十七棵松”的革命故事为素材编创的《十七棵松》等作品,使这项传统艺术结出了新的硕果。近日,为建党100周年献礼的赣南采茶戏新作《一个人的长征》正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新的剧作锻炼了一批表演艺术家,杨俊因其在《永远的歌谣》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此外,赣州电视台自2015年创办的“我来演采茶”节目在宣传赣南采茶戏作品、选拔与培养表演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曾经被田汉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的赣南采茶戏,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历经沧桑,但它仍以“手脚时时变,口音日日新”的理念不断提醒采茶人不停步地发展与创新。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来,新一代的赣南人正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齐心协力传承保护与扎实推进赣南采茶戏的科学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传承和发展区域性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