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般的乡村》:用镜头呈现乡村振兴后的新貌
栏目:新视线
作者:牧杨  来源:中国艺术报

综艺节目《宝藏般的乡村》剧照

  在华少看来,“正在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努力的人们是令人崇敬的,我希望能描绘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工作的意义,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工作的必要性。以往我们认识到的扶贫更多是在经济方面的,但事实上这种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维度上的扶贫,对他们的帮助是更大的。 ”

  日前,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体验式乡村漫游综艺节目《宝藏般的乡村》这一期,主要内容为走进青海德令哈海西州高级中学,围绕“后会有期”这一主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师生送别主题班会。“宝藏团”成员华少、 THE 9 -孔雪儿、尤长靖和“宝藏”好朋友董力、黛青塔娜、祝绪丹与援青教师及当地同学们一起完成了这期节目。

  节目中,“宝藏团”成员受到海西州高级中学学生的邀请,希望可以和节目组共同为即将离开青海的浙江援青教师们办一场主题班会,给老师们一个惊喜。一年半的时间到了,他们要回浙江了,这场主题班会有一个场景让华少印象深刻,“有一个孩子在雪地里边给他们的班主任写了4个字,然后我们把班主任带到雪地里的时候,孩子在操场上冲着他,大声喊了一句,‘后会有期! ’老师隔着十米远,当时就泪如雨下。实话实说,对于这些孩子想要再见真的不那么容易了。 ”主题班会上,老师们集体给孩子们唱了一首歌《友谊地久天长》 ,现场令人动容。在华少看来,“正在为这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努力的人们是令人崇敬的,我希望能描绘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工作的意义,同时也意识到这个工作的必要性。以往我们认识到的扶贫更多是在经济方面的,但事实上这种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维度上的扶贫,对他们的帮助是更大的。 ”这也是华少作为《宝藏般的乡村》的总策划,开办这档节目的初衷——希望通过节目把各地乡村振兴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貌呈现给观众。“青海这期节目,我们想呈现的就是海西州高级中学在教育帮扶之后,这里孩子们的变化,以及他们教育方式、教育观念的改变。 ”华少说。

  在华少与老师们的交谈中得知,高原反应虽然让老师们常常失眠,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才是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最大动力,一年半的朝夕相处,孩子们从起初的腼腆不敢回答问题,到释放天性敞开心扉和他们打成一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少说,“援青老师们做的工作并不只是教一个班的学生,而是对当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帮助,他们上的每一堂课都是公开课,学校的每个老师都会去旁听,教一个班只能帮助一个班的人,但是帮助当地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帮助了一代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

  据介绍,青海已经是该节目组拍摄的第三个地区,在此之前,他们还走进贵州雷山、湖北恩施的乡村。在《宝藏般的乡村》的镜头里,远山云雾如世外桃源、鸟叫虫鸣近在耳边,每一座村庄里都有数不尽的美景,但《宝藏般的乡村》不仅仅只是想给观众“安利”一份“乡村漫游攻略” ,更是展现发生在淳朴乡村人家中那些巨大的蜕变。节目以“展现乡村发展新风貌,发现乡村振兴追梦人”为基本创作思路,以乡村振兴后的全新样貌及更多待被发掘的各地人文风情和丰富物产为主要表现内容,展现各地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典型事例,为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情感五个层面的深度体验,展现当地独特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以及特色产品,体会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更多人走进“宝藏般的乡村” 。

  在雷山苗寨,“宝藏团”成员在当地遇见了一位80多岁在菜市场摆摊的老奶奶,华少介绍说,“当她看到摄像机对着她录制的时候,她忙说,‘我还没有化妆,这样拍可不好看啊’ ,可没说几句就开始对着镜头摆造型了。拍摄结束后,老奶奶邀请摄制组去家中吃饭,因为当时正值当地过苗年,要吃当地的长桌宴,我说,我们100多号人呢,全去吃啊?奶奶说,‘不怕,吃不穷,奶奶现在有钱了’ 。 ”在恩施,节目组遇到了一位驻村医生,是杭州到恩施的扶贫干部,他为恩施的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这个健康档案完全依靠他手工完成,因为村户与村户之间离得远,经常要靠搭车、骑车、步行一家一家地跑。有了这份健康档案,打工在外的子女更踏实了,虽然他的到来没有让恩施建起高楼大厦,没有让村民赚到更多钱,但是给村民带来了最重要的东西—— “安全感” 。这样的感人故事在《宝藏般的乡村》节目里还有很多,观众见到的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通过节目中细腻的镜头语言,扣动了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正如节目想表达的,中国的农村早就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个样子了,“我们给你看到的不是扶贫故事,我们想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你开辟如同《宝藏般的乡村》一样可以体验新的生活方式的地方。 ”华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