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十一届摄影艺术展:
观照并讴歌生活的本真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oldsrc="W020210128757553059077.jpg" complete="complete"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101/W020210128757553059077.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麦收合奏曲 梁冰</font> </p>
<p> 俄罗斯唯物主义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曾说:艺术作为意识,只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第二性的,而现实是第一性的;完美无缺令人满意的现实比艺术生动得多、丰富得多,它高于艺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艺术所摆脱的是日常纷繁错杂的现实世界,它所获得的是单纯的意象世界。这两个观点实际上都指明了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映衬,是对现实的凝练。在这样一个基本遵循下,再来看安徽省第二十一届摄影艺术展的获奖作品,也就能够有这样一个总体认识:摄影艺术工作者们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意趣、审美水平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镜头对准生活、对准社会、对准人民,积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创作出了大量反映生活本真的摄影作品。</p>
<p><strong> 感情倾向决定立场</strong></p>
<p> 摄影从诞生到现在,主要还是以记录功能为主。但记录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倾向记录,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呈现,成为判断一个摄影家立场的重要特征。</p>
<p> 近年来,安徽省摄影界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大力谋划了一批弘扬主旋律的摄影主题活动,分批分期提要求提方向,组织优秀摄影艺术工作者深入老区、深入乡间、深入基层,拍摄了大量讴歌社会、讴歌人民的摄影作品。这些饱蘸激情、满怀深情的摄影作品,在本届摄影展得到了集中呈现。</p>
<p> 温沁拍摄的《2小时,为生命接力》和《传递光明》这两组照片讲述的都是器官捐赠和移植的事。器官捐赠和移植从医学和社会学角度来说是好事,但从创作者拍摄的角度来说却不太好处理。创作者温沁带着极大的同情心,一路跟拍捐赠者、医生,抓住了很多决定性瞬间,这些决定性瞬间成为这两组图片获得成功的基础。但实际上温沁的镜头下并没有出现任何让观众觉得有丝毫不舒服的画面,或者对捐赠者或被捐赠者不尊重的画面。这非常考验创作者对画面的调度、取舍,对故事讲述的逻辑编排能力。从成片来看,这两组图片紧扣当下社会关注热门话题,主题鲜明、表达充分,让人感觉很温暖。这不仅是拍摄者技法的胜利,更是价值观的胜利。</p>
<p> 许萍的《ICU的天使们》同样也是医疗题材作品,给人的印象也很深。作者以冷峻的视角、客观的手法,最大限度地做好对患者镜头回避的同时,将医生和护士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对医学的敬畏充分展示了出来。特别是最后一张合影,护士、护工分列两排,最前面大概是护士长,做出比心的手势。这张照片构图简单,但传递的信息却是柔软的——医者仁心。</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oldsrc="W020210128757553057824.jpg" complete="complete"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101/W020210128757553057824.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出鞘 王轩</font></p>
<p><strong> 劳动创造美 </strong></p>
<p>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工人在改造自然的劳动中创造了财富和美” ,而摄影艺术工作者在劳动中创造了优美的摄影艺术作品。据笔者统计,本届摄影艺术展纪录类获奖作品135幅/组,其中直接或间接表现“劳动”场面的有50多幅/组,占作品总数的近40 %。这充分说明摄影艺术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将镜头对准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劳动者身上和劳动过程中发掘并捕捉到大量现实题材,并成为创作对象、灵感和主要内容。这实际上又符合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美是生活”的基本观点。</p>
<p> 邵军体拍摄的《龙岩站改刷新中国速度》是比较典型的光影、技法、力量、场面结合较好的作品。整组作品共有8幅图片,从题材来看是反映中国高铁建设的。截至目前,中国高铁的通车里程已经占全世界的近70 %,中国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技术最先进全面、体系最严密的高铁运营网络,中国的高铁建设速度被西方屡屡惊呼为“基建狂魔” 。如何展现这种气质,对摄影创作来说是个课题。在不算大的工作面上,在夜晚光线不好的环境里,作者广泛运用慢门、航拍的技法,通过细节刻画、全景展示,巧妙将福建龙岩高铁站的改造过程生动地记录下来。</p>
<p> 程周平拍摄的艺术类作品《建设工地》也是劳动创造美这一观点的代表,作品突出表现人在劳动中的创造。当下中国,城市化狂飙突进,拆迁、盖房,万丈高楼平地起,人们早已习惯了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但绝大部分人只是惊叹于城市的生长,却忽略了成长的过程和艰辛。程周平的作品就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把其中的艰辛放大给社会看,这个记录和放大的过程实际上是艺术家对社会观察和思维沉淀的过程。透过作品,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摄影艺术工作者的判断和取舍,更能够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劳动带来的变化,只有感受到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享受到劳动果实的甘美。</p>
<p>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而本次艺术展中的这些作品,是真正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特征和社会本质的,并且满怀真诚和感动。</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alt="" oldsrc="W020210128757553052978.jpg" complete="complete"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4/202101/W020210128757553052978.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书海畅游 陈琦</font></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