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藏着的武林》海报
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粹之一。不过,中国武术经历近代以来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在当代新媒体语境下,出现了一定的危机。中国武术到底是什么?当代武术人又是什么状况?时至今日,中国武术的价值何在?武术背后的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的疑问,是当下大多数人在看待和理解中国武术时会产生的困惑。
2020年12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CCTV-9)开播系列现实题材纪录片《藏着的武林》,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推出。6集纪录片直面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焦点话题,主创人员历时3年,行程数万公里,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国武术的历史源头、核心价值、人员构成、传承形态、生存处境及现实意义,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寻觅到其流变轨迹,完成了对中国武术文化冷静、客观的再认识,为公众解开一个个谜团,是对中国武术的一次全面呈现。
>>第一人称叙事,探访武林真相
《藏着的武林》打破传统纪录片常规叙事模式,有着鲜明的寻访性特点,它以第一人称叙事深入探访武林,强化个人感受,有着典型的“反身式”纪录片特点。
反身式纪录片是美国学者比尔·尼科尔斯提出的纪录片6种类型——解说式、诗意式、观察式、参与式、反身式、表现式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在众多纪录片的种类中,最为凸显作者主体性的莫过于反身式纪录片。对创作者而言,反身模式纪录片不但用影像语言反映客观现实,而且也将视点对准拍摄主体自身,从而形成一种双重视角。对观众来说,不但可以看到纪录片所关注的人和事物,而且还可从中了解到创作者摄制的方式与过程,同时影片的真实性、可信度及创作手法要经受双方的审视和协商。
反身式纪录片往往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叙事。在影像叙事中,叙述者的人称也可分为人称叙事和非人称叙事,以及人称叙事与非人称叙事相结合的“他”者叙事。对于影片的叙事,不同叙事人称身份的确立,带来了故事讲述的不同范围、不同语气和不同的可信度。《藏着的武林》在叙事上特点鲜明,让影片导演从“幕后”走向“台前”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进行讲述和探访。首先,这种叙事方式能自然吐露心声,让人感到亲切,尤其是在影片中“我”的叙述声音是以“人称”直接说出来的,是带有直观听觉感知的叙事手法。其次,探访本身形成了一种追问的姿态。这种姿态,带来了期待视野,既是导演本人的,也是给观众的。探访形成了一种揭秘感,将原来大家不知道、不清楚的武林秘密,通过导演的寻访,逐一浮现出来。同时,这也形成了一种现在进行时的语态,观众跟随编导和摄像机一起去经历。
>>选择典型人物,展现真实武林
不论是纪录片还是虚构叙事电影,故事性是要素之一。而一个好故事的内核是人物,好的人物能为纪录片增色,通过人物故事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主题,引起观众共鸣。
《藏着的武林》摄制组从调研展开到摄制完成,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深入走访了上百位中国武术人,并从中尽量筛选出具备攻防能力的习武者。由于武术传承的特殊性,很多拍摄堪称“抢救性拍摄” ,但经过3年的拍摄与精心打磨,摄制组积累了丰富的人物故事素材。在每集50分钟的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季的变迁、时间的跨度以及人物的变化,信息量非常大。如第二集《守·万变归宗》中,导演徐旸前往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以及广东、辽宁、安徽、甘肃、陕西等各处采访,片中专业讲述和人物故事并重,一边讲人物故事,一边带出历史典故和专业术语,二者水乳交融。又如,在第三集《隐·大隐于市》中,摄制组踏访中国各地寻找民间的“尚武精神” ,在寻访过程中接触到各地区形态各异的拳种以及那一个个对武术充满热爱的民间武术人,他们是司机、医生、警察、农民、白领……是一张张真实而普通的面孔,也可能是任何一个你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出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出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但他们都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这个藏着的武林中,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现实中的武术人与武侠文艺作品中“绝世高手”是截然不同的。
《藏着的武林》选取了许多典型的“武林人” ,在纪实影像的面前,他们被还原出了真实的人生。片中,张文钊两次落榜的故事,突显了民间拳法与目前高等院校专业录取之间的不匹配,既是拳师的尴尬,也是其父亲的两难;白国栋拒绝接受采访,更是让观众在程式化的套路叙事中,看到了纪实影像特有的突发状态。随着纪实影像的深入,其独有的真实属性,也随着影像画卷的铺陈,渐次展开。这些段落,都很生动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
>>口述历史事实,探源尚武精神
该片在分集标题的选择上,从“止戈为武”“万变归宗”到“大隐于市”“面壁突破”等,都是一种中国的武术观乃至哲学观的展现。为了最大程度地靠近历史真实,摄制组随身带着多本武术经典历史文献,同时导演都尽量做到认真研读史料,拜访文史专家、武术文化学者,解读文史典籍,寻找有价值的拳种和武术传承人,从而为公众解开关于传统武术的一个个谜团,对中国武术进行一次全面的科普。
第一集《战·止戈为武》揭开历史的帐帷,从战场上用于远距离攻杀的弓箭和冲锋陷阵的大枪谈起,展现了中国武术是源于战场上的杀伐之术,让观众明白了是生死历练造就了传统武术,也明白了刀枪对决制衡下“止戈为武”的原始要义。
第五集《道·天地人心》把镜头指向百年前的中国,将一段关乎武术也关乎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呈现在观众眼前。导演通过查阅口述历史纪念文集、历史报刊资料、访问文史专家阎伯群和王振良等一系列寻访过程,对“李存义”和“中华武士会”背后真实的历史进行探索。通过那些首次公开的档案,为观众揭开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中武术家对中华民族的担当。“发展中国固有之武术,振起尚武之精神,补助国民之体育,强我种族,壮我国魂” ,字字豪情壮志。
这既是一个纪实影像的寻访过程,让观众跟随片中导演去探寻“中华武士会”背后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次拯救性拍摄过程,是口述历史的精华展现。有些被拍摄对象口述历史的时长甚至达3个小时之久,如抗战老兵宋茂田,而在他去世后,这些口述历史显得更加珍贵。导演撷取其中最精要的部分放在片中,让影像层层递进,通过真实历史档案和照片,借助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人,使观众看到那段热血历史,体悟到武术“强我种族,壮我国魂”之道,也揭示出当前中国亟须继承和弘扬的“尚武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