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小云领唱苏州弹词开篇《沁园春·出征》 文浩 摄
自2020年初开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及世界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遭受严重影响。但是自抗疫斗争伊始,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之下,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巨大胜利。疫情期间抗疫主题曲艺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也正是从不同层面对抗疫精神内涵的弘扬。
抗疫精神内涵的呈现
此次抗疫主题曲艺作品从创作、表演到传播,体现了从个人自发到官方机构组织、从草根艺人到曲艺名家全员参与、从大曲种到地方曲种、从汉族曲种到少数民族曲种等全界联动的艺术生产过程,这无疑体现了曲艺工作者关切时代、爱国为民的思想。从题材上看,宣传了疫情防控知识、讴歌了各路英雄和榜样、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实现了为湖北及全国人民祈福、鼓劲的目的,展示了中华儿女抗击病毒的必胜信念。作品的切入角度虽然不同,但不乏密切观照、反映疫情发展,从形式到内容、从情节到思想均用心、用力之作,听来情真意切,让人振奋、动容、反思。
疫情暴发初期,许多曲艺作家和表演者迅速反应,积极投入到抗疫主题作品的创作中。涌现出如京韵大鼓《为逆行者点赞》、快板书《抗击疫情做防范》、河南坠子《抗魔利剑》、常德丝弦《打好疫情阻击战》、苏州弹词《沁园春·出征》、陕北说书《万众一心齐行动》、长子鼓书《夫妻出征》等30余个曲种的一大批作品。
《曲艺》杂志在抗疫初期,便收到了1500多篇抗疫主题作品,该刊2020年度第3、 4期,择优集中刊登了20余篇作品。曲艺作家李立山创作的山东快书《站哨台》 ,讲述了喇叭台村的两位老共产党员疫情期间坚持原则、严守村口,不让任何人出入的故事。作品立足现实、饱含真情和趣味性,不仅言之有理地传播了防疫知识,而且热情讴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中国曲协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柴京云在点评中认为,该作品“于幽默中给人以鼓舞,于诙谐中给人以力量,不仅体现了曲艺工作者们的敬业精神,而且也饱含一种文艺工作者家国天下的情怀,令人感佩、赞叹。 ”还有天津市曲艺团鼓曲作家杨姝婕创作的京韵大鼓《妈妈的嘱咐》 ,表现了母女祖孙3位党员在国家灾难面前,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国家和人民安危为行动指南,遇到困难迎难而上、逆向而行,将驰援武汉看作全家的光荣。其中90岁高龄老妈妈给女儿的留字条,一方面是嘱咐、一方面是祝福,家人的深明大义和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让人感动。
除了从正面描写的作品外,还有从反面人物着手,通过讽刺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品,如姚富山的数来宝《我的忏悔》 ,以主人公从隐瞒到坦白病情过程的详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抗疫宣传中“自私自利”的反面人物的丑恶形象,有力地揭露了那些“灯下黑”的案例,起到了宣传和引导如何正确抗疫的目的。梁雪、罗瀚创作的杭州独脚戏《妈妈说》 ,用滑稽幽默的语言,讽刺了那些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过程中,以没有医学和科学依据的民间“偏方”作为自己保命“解药”之人的荒唐言行,进而宣传了科学的抗疫知识。这些作品,无不具有批评、教育和警示的核心价值。
网络传播助力弘扬抗疫精神
受疫情的影响,线下演出受限,网络舞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曲艺表演的主要媒介,这客观上促进了曲艺作为网络文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功能的发挥、网络作为曲艺传播重要媒介的潜在能量的激活。
除上文提及的作品外,翁仁康创作的绍兴莲花落《齐心渡难关》 ,崔琦创作的梅花大鼓《天使颂》 ,徐宁创演的湖北大鼓《不服周的湖北人》 ,吴新伯作词、陆锦花谱唱的评弹开篇《秀发》等大量节目,都在创作完成后的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进行了发布。广东省曲艺工作者林庆华,在抖音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等平台以“保安弟”的角色演绎了一系列宣传防疫知识的潮语曲艺作品,引起较大的社会关注。此外,各地曲艺团体,也纷纷开通直播,与网友在直播间互动,如上海评弹团在直播中,开设有“评弹与疫情防控”“评弹与中医”等专题,宣传防疫知识。
此外,一些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诸部门或社会机构协调组织的抗疫专场曲艺活动,也陆续通过网络进行了录制、编排和传播。在1月24日深夜,上海第一支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之际,上海曲艺工作者们用网络合成的形式,经过连夜创编和制作,于1月25日凌晨推出广播说唱《逆行天使》 ,并在上海文联公众号、上海市曲协公众号及其他自媒体上发布。10月9日至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艺术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主题的“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浙江宁波举行,期间24部抗疫主题作品在“2020全国非遗曲艺周优秀节目展演”上亮相,并通过文化和旅游部官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光明网、优酷等线上平台展播,让观众在同一个平台上即可欣赏到不同省份、不同曲种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在抗疫不同时期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所传递的伟大抗疫精神。
通过盘点抗疫主题曲艺作品的创作、表演和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在对“曲艺工作者”身份的认同下,不同曲艺工作者对个性化价值观、审美观的表达,对自我艺术风格、社会形象的形塑,尽管最终呈现的作品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境界上各有千秋,却体现了中国曲艺艺术形态的多样化和文化功能的多重性,也让抗疫精神以多重面貌丰富着观众的精神世界。我们应该继续创编深挖典型人物形象和思想、引导健康生活方式的精品力作,以飨观众。同时,还需更进一步地拥抱网络,活用网络传播规则,扬其长避其短,让抗疫精神继续传扬,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