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上指出——
婚恋题材剧要引领和谐理念
“我们的电视艺术应该提倡有思考、有发现、能给人美感的电视剧创作,少弄一些缺乏品位的‘文化乱象’。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俩的婚姻》在剧情叙事和人物塑造中,在展示艺术家的思想发现的同时,引领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一种健康向上的,更自由、健全的人格和人性,其审美发现和社会意义都是值得肯定的。”12月27日,在由中国视协评论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我们俩的婚姻》研讨会上,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如是说。《我们俩的婚姻》是由北京世纪春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李亚鹏、苗圃主演的28集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从进入婚姻生活到出现矛盾、最后又为婚姻付出努力和坚持的故事。除了风格化的美学呈现和丰富的思想发现外,该剧在观念导向上的探索成为专家们热评的突出亮点,其社会价值尤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在电视剧创作中,婚姻爱情题材因其涉及的关系、层面之复杂、“有看头”,从来都是创作者乐于挖“戏”的富矿;同时又因其牵涉到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不同观念,往往引起了许多“戏”外的争议。改革开放以来,从电视剧《渴望》、《中国式离婚》到《牵手》、《金婚》,中国的婚姻爱情题材电视剧创作既经历了叙事思维的转变、创作观念的创新,更在反映和回应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了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调整。在仲呈祥看来,过去的电视剧叙事往往是二元对立的思维,善恶黑白分明。这一旦走了极端,就容易陷入“但见尴尬不见其美”的境地,因此后来有了摆脱此类思维、把创作推向了“把人类情感世界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完整的整体,加以艺术的阐释、艺术的呈现”的新探索。但近年来有些婚姻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过度追求情节或视听“奇观”,并不全是健康的。曾庆瑞说:“如果说《篱笆·女人和狗》等作品触及离婚话题,在特定时期还带有新的思想启蒙色彩的话,到了《中国式离婚》,则在荧屏上大谈‘离婚之道’。有些电视艺术工作者出于商业考虑对类似话题乐此不疲。我觉得,这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背离的。”他说:“我们的影视作品在家庭婚姻题材的表现上,对婚外情、离婚等问题过度宣传,对社会是不负责任的。”
仲呈祥则在电视剧的剧情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对此现象进行了阐释。他说:“我们提倡除了塑造两个极端的典型之外,要大量地塑造中间形态的典型或‘动态的’典型,但反对人为地、有意地进行‘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人物塑造倾向。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种塑造中,你到底是要把人们引向对真、善、美的追求,还是把人的精神世界拉向倒退。我不反对在作品中塑造‘奇观’,但我主张要‘奇’正,而不是‘奇’邪。”在肯定《牵手》、《金婚》等呈现出来的和谐稳定的家庭婚姻观念的同时,专家们对《我们俩的婚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它“不仅展现了当代婚姻生活的现状和问题,而且引领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和谐理念”。文艺评论家杜高认为,该剧既是凝聚情感的,又是凝聚理性的,很有社会使命感,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